傘運週年
      /
      
        
  
        
          
          
              僅限會員
        
      
    
如何做「好」一名傘後遺民?廖韜和她的「六點」自救行動
但世上有無賭徒能「綽綽有餘」,即是無論輸贏都知道「沒什麼不好」?綽綽有餘是《武士道》對勇氣的註解,說的是「毫無顧慮、雜念,還有可容納更多的心胸」⋯⋯
      /
      
        
  
        
          
          
              僅限會員
        
      
    
「風雨底下,我已經污糟邋遢」—— 解讀戴耀廷的六個關鍵字
「以前研究香港法治,不會將香港法庭放在一個威權社會之下,但那一刻我如夢初醒,原來我們已進入威權時代,香港法院可能失守,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
      /
      
        
  
        
          
          
              僅限會員
        
      
    
評論| 雨傘運動得與失:「傘後」香港青年更熱衷參與政治了嗎?
可以這樣說,高度參與雨傘運動的年輕人在傘運後因為各種原因,都比以前更積極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但其實他們並不指望政治參與可以對現時的政治制度產生實質影響,也對政治人物不抱很大信任或期望。
      /
      
        
  
        
          
          
              僅限會員
        
      
    
評論| 李立峯:雨傘運動,香港社會發展的另一次關鍵事件
在後雨傘的幾種趨勢交錯之下,香港社會出現了港獨議題的冒起及政府對其作出的大力打壓、抗爭運動力量減弱、民意持續兩極化,以及社會動員與反動員之間的對立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