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
選前72小時,候選人的情感動員:從拜票、買票到黑函
台灣2020總統選戰進入最後關頭,各家候選人從網紅直播間和街頭大看板走入里巷細弄,電話打進手機、握手不怕髒、深蹲鞠躬法、乃至在印刷廠偷看對手文宣,雙方都在努力對選民做最後的情感動員。
宋楚瑜:最後的藍血貴族,終將歸何處?
在韓國瑜挑樑擔任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這一年,宋楚瑜宣布,這是他政治生涯的「終局之戰」。作為台灣最後一位出生於民國時期大陸地區的總統候選人、受蔣經國栽培提拔的政治菁英,宋楚瑜最終的歷史評價將會是什麼?
數據看2020台灣大選系列之二:立委選舉面面觀
編按:台灣預訂本周六(十一日)舉行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除了蔡英文、宋楚瑜及韓國瑜三人角逐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職位外,113席立法委員也將全數改,其中包括73席區域立委、6席原住民立委及34席全國不分區。 這次大選的候選人、當選人各有哪些個別特色?他們又呈現了怎麼樣的集體面貌?《端傳媒》和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特地共同製作了「數據看2020台灣大選系列」,從選前到選後,透過數據統計和分析,呈現這次大選的方方面面。
數據看2020台灣大選系列之一:宏觀總統選舉
編按:台灣預訂本周六(十一日)舉行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除了蔡英文、宋楚瑜及韓國瑜三人角逐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職位外,113席立法委員也將全數改,其中包括73席區域立委、6席原住民立委及34席全國不分區。 這次大選的候選人、當選人各有哪些個別特色?他們又呈現了怎麼樣的集體面貌?《端傳媒》和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特地共同製作了「數據看2020台灣大選系列」,從選前到選後,透過數據統計和分析,呈現這次大選的方方面面。
民意如何代表:政黨票、不分區立委,它們是什麼?
在本次大選中,除了總統、區域立委之外,台灣人手上還會握有第三張選票:政黨票。為了得到這張政黨票,各政黨莫不費盡全力、也會批評其他政黨的不分區候選人並不適格。這套制度究竟如何運作?可能有哪些問題?如何可能改良?
大選前夕,被戰爭凝固的島嶼
六十年後,曾一度遠去的戰意,似乎又隱約重臨台灣海峽。在台灣大選前夕,我們重返兩岸對峙的地理前線馬祖,這個因國共內戰、韓戰而生,被舊冷戰時代塑造的小島。半世紀以來,在一場還未真正到來、但也沒有離開的戰爭中,馬祖如何永遠地被改變?生活在「等待戰爭」之中,是怎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