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
數據看2020台灣大選系列之三:總統選舉結果
編按:台灣在11日完成了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除了蔡英文、宋楚瑜及韓國瑜三人角逐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職位外,113席立法委員也將全數改,其中包括73席區域立委、6席原住民立委及34席全國不分區。 這次大選的候選人、當選人各有哪些個別特色?他們又呈現了怎麼樣的集體面貌?《端傳媒》和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特地共同製作了「數據看2020台灣大選系列」,從選前到選後,透過數據統計和分析,呈現這次大選的方方面面。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蔡英文獲超過八百萬票,創總統直選史上新高
截至晚間十點為止,在1427餘萬總投票數中,蔡英文得票超過815萬票,與賴清德聯手當選中華民國十五屆總統、副總統。「英德配」本次得票超越2008年馬英九與蕭萬長的765萬,打破台灣總統直選以來最高得票記錄,創下史上新高。 在立委選舉方面,民進黨共得62席,單黨過半。國民黨總席次僅比上次多3席,獲得38席。台北市長柯文哲領軍的台灣民眾黨獲4席、時代力量保有3席、台灣基進獲得1席。 面對選舉結果,韓國瑜大方承認敗選,並表示自己剛才已經打給蔡英文總統向她祝賀。「台灣最寶貴的民主自由法治,是我們無上珍寶,既然中華民國國民大家作出決定,我們身為參選人,一定服從選舉結果,非常感謝大家。我只能說,我個人努力不夠、辜負大家對我的期待」韓國瑜如是說。
這三組地方選區立委,在爭論「總統級」的兩岸統獨話題
《端傳媒》訪問了台北的蔣萬安、吳怡農,台中的顏寬恒、陳柏惟與台南的洪秀柱、王定宇,與他們聊聊大選中「亡國感」的戰爭,看看緊繃的兩岸關係與香港抗爭事件如何影響地方選情。
小端網絡觀察:2020年大選前夕,台灣選民在討論哪些話題?
2020年大選來到選前最後24小時,選前的最後一個月,《反滲透法》、黑鷹直昇機墜毀事故、女性不分區立委到韓國瑜的「新莊王小姐」,都是台灣選民的熱門話題。
台灣選前通車小史:「浦島太郎」高鐵與「灑滿金仔粉」的台北捷運
每到台灣選舉前夕,便會有許多重大交通建設競相「通車」,今年大選中,不但有高鐵延伸議題,也按例有「捷運通車」的計畫。軌道交通建設是如何成為台灣政治人物最好的「甜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