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國鄉愁或許是台灣過去成就的一部分,但它可以拿來編織這塊土地的未來嗎?
如果「一個中國」只是個抽象的概念原則,那麼大陸與台灣在這原則下可賦予的定位又會是什麼?
在目前上演的台灣總統選舉,以往選戰模式似乎已經不適用了。國民兩黨這次似乎出現了互換錯位的現象。
放眼不到半年的2016年國會大選,是否第三勢力能掌握稍縱即逝的歷史契機,就取決於主事者的心胸與格局。
一旦宋楚瑜在大選成功邊緣化洪秀柱,他就將與王金平聯手成為最有實力收拾藍營殘局的兩人。
兩人都知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只是蔡英文沒有勇氣提起,1992年的兩岸兩會,均有支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事實。
從這場課綱爭議看明年總統大選,可以發現泛藍群雄分裂、團結的民進黨對分裂的國民黨。
年輕進步勢力的成熟,把進步的觀點帶進政治運作的內部,將是結構能否改變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