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大地震
地震防災,究竟是缺資源,還是缺整合?
行政機關不懂得尋找可用的技術以改善風險管理的模式,肇因於整個政府都缺乏風險的思維,沒人把這項工作當成自己的責任,組織內也看不到明確的分工屬於誰的責任。
評論| 許文泰:從「知識外溢」看立法院遷址台中之議
中央政府應否南遷?幾位民進黨政治人物提到「區域平衡」,但卻從未清楚釐清:怎麼定義和衡量區域平衡?如果沒有一個操作型定義,怎麼去談國土規劃或整體區域規劃?
深潭:一位台南女詩人的震後筆記
隨後藝文圈子也發起了大量的祈福活動,有人寫詩哀悼,有油畫義賣,有祈福茶會,有祝福剪紙,總之盡顯藝術家的慈悲,但我卻覺得自己冰冷沉重僵硬無法參與,面對網路上瞬間大量洗版的「天佑台灣!」、「天佑台南!」我無法輕易也將這四個字說出口。
圖集:等待被主人認領的地震失物
台南大地震後十餘天,最後一名遇難者被搜出,災區亦大致清理完畢。搜救隊在維冠金龍大樓清出了四百多件失物,放置在附近的活動中心。連日來,家屬民眾前來翻翻找找,家庭相薄、保單以至刮刮樂都陸陸續續被認領,然而當中一些,可能將會面臨遙遙無期的等待。 地震後,民眾至招領處試圖尋找自己的東西。
評論| 解影:從集集到美濃──震災牽連的政經脈絡
五則隨筆,我以九二一地震的歷史經驗為本,審視地震災難的「人禍」本質、搶救與重建工作所可能遇到的瓶頸,以及天災帶給我們對於制度變革的思考。
評論| 張賢龢:國際救援,是否接受?
南台大震,不少國家都曾表達願意派遣救援隊來台協助,馬總統卻只責成行政院與地方政府「審慎評估」,引起網路上一陣撻伐,有網友嗆聲「人命關天,你還評估個X啊!」
影像:「終於找到妳了!」震後小年夜的速度營救
災區的小年夜。 二月六日,農曆年廿八,還有兩天便踏入猴年,台灣俗稱這天為「小年夜」。凌晨約四時,高雄發生黎克特制6.4級地震,台南在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救援人員在震後趕到樓房傾斜的區域進行搜救,其中台南永康區永大路的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大樓共有256名住戶,及至二月七日凌晨,仍有人失蹤,有待搜救。 震後不足24小時,大樓仍不時傳出被埋人士的求救聲。晚上11時半,救援人員憑一名女士的求救聲音,在維冠金龍大樓一個單位的廚房位置,先救出一名被困男子,一輪努力後終在倒塌的木板下救出被埋的女傷者,她獲救時連聲向消防員道謝,消防員也感慨回應:「找了那麼久,終於找到妳了!」隨她一起逃出生天的還有一隻小狗,牠被救出時更咬了消防員一口。 台南塌樓現場入夜後氣溫降至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