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林韋地:馬來西亞華人,複雜「共同體」的前途困境
「馬來西亞華人」這個「想像的共同體」是否真正存在,已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從客觀統計數字上來說,有740萬「華人」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裏,但這740萬人的背景,和他們所受的教育,其實差異非常大。
「馬來西亞華人」這個「想像的共同體」是否真正存在,已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從客觀統計數字上來說,有740萬「華人」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裏,但這740萬人的背景,和他們所受的教育,其實差異非常大。
港台流行文化是她的青春、福山雅治讓她學會日文。但近十年來,卻是韓劇、韓綜、韓樂、韓國歐巴與弟弟佔據了她的生活。韓流南向,大馬華人迷妹由「哈台」轉「哈韓」,也標誌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典範轉移。
帶着希望回歸緬甸的流亡記者,卻因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報導而身陷囹圄;對穆斯林的仇恨,將緬甸團結起來,一齊指責外國媒體損害國家形象。走出監獄的緬甸戰地記者說:「我不再信任昂山素姬了。」
從緬甸瓦城到中國的公路總長450公里,是兩國最重要的經貿之路,也成了紅木走私主幹道。在這裏,緬甸林務局的游擊隊攔不住中國進口,也擋不住本地犯罪。紅木不斷流出,原生林瀕臨絕跡。
昂山素姬或許記得獨立建國時期的大緬族主義,但卻也忘記父親被暗殺前簽訂的協議,當中承諾:「邊境地區人民將享有在民主國家裡被視為最基本的權益與特權」。
你可以想像,這位年輕的英國警官,每晚喝得微醺從卡塔俱樂部回到家,坐在房內,就著緬甸或印度僕人點亮的煤油燈,寫下身為「一個壓迫體制的一分子」,他的羞愧、沮喪與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