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程翔:天安門屠殺促進蘇東集團解體
萊比錫民眾高呼「記著天安門」是在警告東德秘密員警,若他們動手的話,便會發生另一件「天安門事件」。在群眾大聲呼喊下,東歐的秘密員警也不敢導演另一場「天安門事件」。
萊比錫民眾高呼「記著天安門」是在警告東德秘密員警,若他們動手的話,便會發生另一件「天安門事件」。在群眾大聲呼喊下,東歐的秘密員警也不敢導演另一場「天安門事件」。
在過去的四百年中,描繪中國過程中的挫折和磨難絕不是一篇綜述文章就能概括得了的。但我們對於中國的認識越發迷離恍惚、越發疊床架屋,也許就越接近那難以捉摸的核心:真理。
兩架解放軍戰鬥機3月31日飛越「台海中線」,國軍派出兩批共6架戰機上前驅離,對峙十分鐘。這起事件,連同此前一而再、再而三的解放軍軍機繞台,把蔡英文上任以來的兩岸緊張關係再向上推高了一階。兩岸軍事對峙,甚或爆發衝突可能性,再一次成為公眾熱議話題。 事實上從1949年兩岸分裂分治以來,台海軍事對峙始終存在,差別只是有時在檯面下較勁,有時則更表面化。美國,則一直是兩岸軍事對抗的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怎麼看待兩岸軍力的對比、理解過去七十年的歷史,以及洞悉美中台三邊外交關係的競合或角力......在台海的戰爭與和平這個主題裡,端傳媒向讀者介紹十本必讀作品。 一、《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 《Accidental State: Chiang
十本新書分屬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諸領域,但均以當代世界為主題。如今的世界陷入「現時主義」(présentisme)中,我們困守於當下,過去似已遙遠,也無路通向前方。我們何去何從?該如何思考這樣的世界?
尋租發展型國家是否有足夠能力,進行趕超式產業升級?如今,國內外局勢已經丕變,中共政權可能重蹈「大躍進」的覆轍嗎?或者,它可以一舉突破歷史的魔咒?
2018年地方選舉當中,兩岸政策的分歧、守護台灣主權等議題都不是重點,但選舉結果提醒了領導者:人們關注著政策的制訂與設計是否完整,還有執行是否徹底。
歷史啟示人們,中國欲擺脱與朝鮮關係的困境,並實現朝鮮半島長期的和平與穩定,核心的和首要的問題,就是把中朝關係恰當地定位於正常的現代國家關係,從而制定合理的和現實的對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