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胡采蘋:我所熟悉的,那些造就金融海嘯的「鯊魚」──讀《與鯊魚游泳》
「深入中東五年、人類學背景、荷蘭記者、臥底英國倫敦金融城……」,一看到這本書《與鯊魚游泳》的關鍵字,我簡直無法抵抗……
「深入中東五年、人類學背景、荷蘭記者、臥底英國倫敦金融城……」,一看到這本書《與鯊魚游泳》的關鍵字,我簡直無法抵抗……
我們如果有意和這片土地上的原始住民用相同的思維想事情,那麼我們就不該聚焦於重建一片和過去一樣的環境,而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形塑一個可供未來人類生活的世界。
面對生態問題,印第安人的做法是想辦法解決。與其適應自然界,他們反倒創造了自然界。他們當時正致力於將亞馬遜地區的土壤改造成適合人類使用,結果哥倫布就在這時候出現,毀了一切。
從歷史文獻的角度來看,殖民時代的記述有許多不足之處。那些作者經常都與他們的書寫對象印第安人處於敵對狀態,也通常不懂得必要的語言,而且幾乎總是懷有其他目的,而不會單純秉持同理心描寫原住民的風俗習慣。
然而不管是「高貴」還是「沒有文明」,這兩種意像都試圖消除原住民的能動性(Agency),即是說,他們並沒有自主的行為,而是被動接受任何天災或人禍的次等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