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週年 / 僅限會員 對話歷史,回應當代,連結彼此——《5月35日》到台灣後有什麼火花? 「我們擁有民主、自由、平等,可是,我們可不可以把它當成得來不易的東西,不要濫用它,或太理所當然把它交出去?」 端傳媒編輯部 2 年前
六四週年 / 僅限會員 上海大學生在1989:後來的同學聚會,我們只聊賺錢 他們不約而同陷入生活的泥沼,想著怎麼賺錢、怎麼過得更好。只是,偶爾談起那段經歷,便「汗毛直豎」,像回到了那個年代。 端傳媒編輯部 3 年前
六四週年 / 僅限會員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花了很大力氣,從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到了另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這個日子成為了我的執着,我的責任。 端傳媒編輯部 3 年前
六四週年 / 僅限會員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被三間大學強行拆遷的六四雕塑展品,見證學生成長,連結校園內外,不限地域,不限時空。「在歷史洪流下,它成了有生命的實體。」 端傳媒編輯部 4 年前
六四三十二週年 / 僅限會員 六四悼念被畫「句號」,然後呢?五種可能的答案 「每一支曾經點燃的蠟燭,都是一個雕塑。」「大型集會那種視覺化的呈現會因打壓暫時喪失,但打不散人們幾十年來的默契⋯⋯」 端傳媒編輯部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