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四:為何在多個深藍州,會產生穩穩連莊的共和黨州長?
在阿肯色、德克薩斯等深紅州中,共和黨州長穩贏不足為奇。但在麻薩諸塞、佛蒙特等新英格蘭地區深藍州中,為何也會出現深受愛戴的共和黨州長?這對於今年中期選舉而言又意味什麼?
在阿肯色、德克薩斯等深紅州中,共和黨州長穩贏不足為奇。但在麻薩諸塞、佛蒙特等新英格蘭地區深藍州中,為何也會出現深受愛戴的共和黨州長?這對於今年中期選舉而言又意味什麼?
馬克思的生日(5月5日)早就過了五個月了,而離美國中期選舉卻只有兩個星期。這時打出馬克思的旗幟,並將其和對手掛鈎,當然是為了中期選舉。
綜合近期民調來看,共和黨大約有七到八成機率保住參議院,但另一方面,如果共和黨不能在今年擴大自己的微弱優勢,那麼未來兩個參議院競選週期中將會非常被動。
套用冷戰邏輯,如果之前美國對中國的戒心主要體現在圍堵/遏制(containment)上,彭斯則發出了明確的要推回(rollback)中國影響力的信號。
從政治角度來看,彈劾特朗普其實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需要花費大量的政治資源,而能否成功並不確定;就算彈頦成功,彭斯肯定是一位比特朗普更知道如何推進共和黨議題的總統。
中國想要「精準打擊」,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是美國「自傷八百」的七傷拳,成為民主黨在中期選舉翻盤的利器。
馬來西亞在509變天後要走出新局,迫切需要問的是:將來政黨要以什麼論述來區分彼此,爭奪選票、議席和權力?民主化絕對不只是選舉動員,怎樣讓多黨民主在選舉後健康運作,才是重中之重。
早年的馬華公會成員和領導層,多由英文源流的華人精英所組成,素質不錯,但對華人民族主義並不熱衷,比較功利,對華文教育(華教)等相關課題和華人權益,非常輕易妥協。
希盟在競選宣言的措辭上刻劃了「過去」的美好。這種美好的步伐自東姑阿都拉曼開始,拉薩、胡申翁、馬哈迪都致力跟隨,不過這條時間軸在馬哈迪辭職後便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