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為何《Dunkirk》仍不能讓 Nolan 成為一位電影大師?

成熟的多線敘事技巧,扣人心弦的剪輯手法,為什麼 Nolan 還是不算真正的大師?

請別誤會,《Dunkirk》並非不「好看」。畫面聲光,這都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Dunkirk》是 Christopher Nolan (譯路蘭或諾蘭,以下簡稱 Nolan)第十部長片,從海陸空三個場景,全部選用小人物的視野。看預告片以為是宏大敘事,實際一反導演近年的發展軌跡,拍出一部小品。說小品,因為每個人的眼裏都只有眼前,除了眼前大家都是漆黑一片。這一場撤退,觀眾不再像看過去的戰爭電影,判斷敵我誰輸誰贏。生命卑微,命運裏匍匐前進,懸念全在哪一位少年能不能活下去。

急於逃命的陸軍士兵,要麼是義氣相助的小鎮平民,要麼是冷靜沉著的空軍飛行員,都蒙上了半邊眼睛,切入點細微得不得了。

史匹堡愛談的人生和主義,往往比 Nolan 更澎湃,更忘我。而「我」永遠是 Nolan 無法忘記的東西,同樣讓他難以捨棄的,還有自己擅長的結構遊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