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曾柏文:從納保爭議到「陸生主體性」

若從主體性思考,這起爭議中對壘的台派跟陸生,有頗相似的命運結構。台派着眼的「不被矮化」,正是陸生在健保爭議中最基本的盼望;台派追求的「命運自決」,則是陸生在健保爭議中的最大期待。

曾柏文:從納保爭議到「陸生主體性」
一名女子在台北市一間公立醫院前走過。

11月24日,在台灣爭議多年的「陸(中)生納健保案」,冷不防地被排上立院議程。消息傳開,旋即引起一波論戰。反對者抨擊國民黨版「由政府分擔四成保費」的規劃;並質疑陸生納保將廣開巧門,任中國籍病患來台「假就學、真就醫」,侵蝕健保資源。支持者除訴諸健康人權,也針對陸生納保的財政效果精算,強調「陸生就醫機會低,反可能挹注健保財源」。

由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表態「不反對陸生納保」,一時之間,看似有望在此政策締造里程碑。結果27日台聯黨團揚言將「提出440項變更議程案杯葛」,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就以「總預算審查在即,不願看到立院空轉」為由,同意退讓「擇期再審」。

短短三天的沸沸揚揚,政策回到原點。只是爭議政策針對的陸生,又再度於某種莫名中被拉到鎂光燈前被論述、描繪、污名、拒斥,不免有種「躺著又中槍」的不是滋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