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曾國平:財政支出刺激效果有限,安倍經濟學難樂觀

日本今天的經濟格局跟三年多前的分別不大,我悲觀依然……

曾國平:財政支出刺激效果有限,安倍經濟學難樂觀
一名市民在觀看股市展示板。

安倍晉三於2012年年尾連任日本首相後,推出傳媒稱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三項經濟措施:同時大幅度放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再加上結構性改革(亦稱為「三支箭」)。

措施宣布不久,部分經濟學者大力讚揚。持傳統凱恩斯學派觀點的克魯明(Paul Krugman,克魯曼)在2013年一月撰文,認為安倍的舉措打破了審慎理財的正統,或會為全球提供了走出陰霾的答案,因為日本多年來未能復甦,欠的只是進取的勇氣。這樣說好像安倍有多大膽,日本就有多大產。另一著名學者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史迪格里茲) 亦在四月撰文,指「安倍經濟學」跟很多經濟學者(包括他自己)的觀點一致,認同個別措施或會無效,但三管齊下則無堅不摧。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大名鼎鼎,文章用辭懇切,但是否真的有其道理?我沒有大師們的樂觀。事實上,「安倍經濟學」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未見明顯效果,日本經濟增長和通脹率仍在低位徘徊。我三年多前在本港一份報章的文章這樣作結:「日本仍陷於通縮的困境,央行2%的通脹目標,似乎不易達到。就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效,亦要看市場是否相信今次的重藥能持續下去。須知道日本政府在經濟方面的信譽甚差,曾失望一次又一次的日本市民,到底仍有多大的信心?再者,若通脹有幸重臨,安倍政府是否有能力維持政策,不受政治壓力而見好就收,以防刺激過籠(過火)?」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