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美中通話後特朗普致電東京,台灣問題再成焦點|Whatsnew

兩通不尋常的電話,都顯示台灣議題成為中美接下來的外交焦點。

美中通話後特朗普致電東京,台灣問題再成焦點|Whatsnew
2025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釜山金海空軍基地舉行雙邊會晤後握手離開。攝: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4日突然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而中美雙方透露的談話內容重點十分不同,雙方表達中美合作才能共同繁榮的意向,但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強調美國「了解台灣問題對中國的意義」,特朗普卻隻字不提。不僅如此,特朗普更在隔天致電給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達強化美日關係,同時解釋了中美通話的內容,引發矚目。

習近平致電特朗普

中國官媒新華社11月24日公布習近平與特朗普當晚進行了一次未經預告的通話。,習近平表示,10月於南韓釜山舉行的中美領袖會晤成功,此後雙邊關係總體「穩定向好」,並重申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呼籲雙方保持「相互成就、共同繁榮」,秉持平等、尊重、互惠態度打開新的合作空間。

而在台灣問題上,習近平明確強調「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他也回顧中美二戰時並肩對抗法西斯與軍國主義的歷史,呼籲中美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他們也罕見談及烏克蘭危機。中方表示「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希望各方早日達成公平、持久、有約束力的和平協議,並強調要從根源解決這場危機。

新華社還寫道,特朗普在電話中表示,與習近平在釜山會晤「非常愉快」,並稱「完全贊同」習近平對雙邊關係的觀點。他更直稱習近平是「偉大的領導人」,而且表示美方理解台灣對中國的重要性。

不過,在美方的版本裡,這則通話內容的重點卻很不一樣。特朗普稍後在其True Social平台發文,形容「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極為強大」,說兩人談及了烏克蘭、芬太尼與中國購買美國大豆的協議等議題,並透露習近平邀請他明年4月前往北京會晤,特朗普表示已經接受邀請。但他的貼文隻字未提台灣,亦未談到近日中日外交緊張。

這起突如其來的通話自然引起各界解讀,雖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是特朗普致電中國,但《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與近期北京與東京因台灣相關表述升溫的摩擦有關,中方希望要求美國調整長期的「戰略模糊」,正式反對台灣獨立、支持一中原則。報導也提到,中國領導人唯一一次主動聯繫美國總統是2001年九一一事件後。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向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致唁。但據中國官方說法是美方主動要求通話。分析皆認為,習近平今次致電極不尋常,屬於一次「罕見的外交試探」。

2025年10月28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日美峰會後的簽字儀式。攝: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特朗普致電高市早苗

令人玩味的是,緊接在中美通話之後的北京時間25日上午,特朗普立刻主動致電給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高市上午在首相官邸受訪時說,這次電話會談是應特朗普總統的請求。她表示雙方是針對「強化日美同盟、印太地區情勢與各項課題」廣泛交換意見,特朗普也對高市說明了昨晚美中領袖通話與美中關係狀況。

高市重申他們在當前國際情勢下,「再次確認兩國之間的密切合作」。她也說特朗普表示「我是他非常親密的朋友,並鼓勵我隨時打電話給他。」不過,高市並未進一步透露通話細節,僅稱「屬於外交上的互動」。

特朗普的主動致電,凸顯出其試圖安撫盟國日本。因為高市早苗11月初提出「台灣有事、日本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發言,2周來日中關係持續降溫。中方頻頻以旅遊禁令、要挾限制海產進口以及舉行軍演等方式表達不滿。但高市政府拒絕撤回相關言論,僅稱未來會謹慎發言,雙方都無退讓之意。而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24日透露,日本將在距離台灣僅約110公里的與那國島部署防空飛彈,也引發中國外交部抨擊日本「挑起對立」。

端解讀:中美「特習會」:稀土協議為何難以解決供應問題?
稀土問題的最大諷刺:美中兩國領導人的作為,都牴觸了他們所宣稱的戰略目的。
2025年11月17日,中國北京的報攤,一名男子的身影投射在報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關台灣言論的報紙上。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中日爭端鬧上聯合國?

中國近日另一項舉措,同樣凸顯出與日本的爭端已導致中方對台灣問題的焦慮不斷上升,以至於積極向國際社會尋求保證。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11月22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信中指出日相高市早苗的言論「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外交準則。中國駐聯代表團聲明寫道:「日本若膽敢武力介入台海,就是侵略行為。中國將堅決行使《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賦予的自衛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21日在X平台發文也指出,《聯合國憲章》專門設立敵國條款,規定德、意、日等法西斯或軍國主義國家的任何一國,若有再次實施侵略政策的任何步驟,中法蘇英美等聯合國創始成員國有權對其直接實施軍事行動,無須安理會授權。

《路透社》報導,日本外務省僅以書面聲明表示「已知悉傅聰的信函」,而日本政府高級發言人小林真希在南非的G20峰會期間時強調,日本對和平的承諾從來沒有改變,並稱中國的說法「完全不可接受」。

此外,中方所謂《聯合國憲章》是二戰時期條款,日本外務省也駁斥中方解讀,強調中國自身已在1995年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承認該條款已過時,以及2005年聯合國領袖會議上,也曾決議要求從《聯合國憲章》中刪除「敵對國家」一語,當時中國也加入了共識。

RFI指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多次強調《波茨坦宣言》和《開羅宣言》兩份戰後宣言的立場,即台灣及其他曾被日本佔領的地區應「回歸中國統治」,是構成中國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的法律依據。

但許多國家政府的詮釋認為,上述宣言僅能算是「意向聲明」,而非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況且,當時代表中國簽署兩份宣言的是「中華民國政府」,而非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政府。

出釜山峰會之後,中美互動密集提升,無論國際法如何解讀,中、美、日兩通不尋常的電話,都顯示台灣議題成為中美接下來的外交焦點。

2025習特會快讀:關稅與科技戰的小幅緩解,軍事與國安暫非重點|Whatsnew
中美兩國之間走向「訂閱制外交」趨勢,亦即不打算解決長期問題,而是雙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準備爭取更好的條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