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對話之島2.0】李大貓——在痛苦的時代,聊聊「痛苦」這回事

在評論區登島提問,與特約撰稿人李大貓開啟對話、交流觀點

【對話之島2.0】李大貓——在痛苦的時代,聊聊「痛苦」這回事
💬
歡迎來到「對話之島2.0」!在這裏,端的特約撰稿人將提出一項討論主題,並進行 AMA(Ask Me Anything)開放式問答。你可以在評論區針對該主題寫下想法,也可以提出其它好奇的疑問。撰稿人將於活動期間在評論區回應,邀請你一起開啟對話、參與討論。

關於特約撰稿人——李大貓

大家好,李大貓是一名連滾帶爬的中年人類女性,本職是傳媒學和文化研究。白天我被關在學術圈的後廚為流水席加熱預製菜,晚上我回到端傳媒的小屋裏,拿出私藏好酒菜招待朋友。


討論主題——在痛苦的時代,聊聊「痛苦」這回事

今天不聊政治和文化,我想聊一聊你我在此刻的生活中體驗到的掙扎和痛苦。

我小時候經常聽我媽說:「生活就是這樣,你沒什麼特殊的,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別人能忍的你也能忍」。

最近幾年,生活分外曲折離奇的時候我常想起這些話。推開出租屋的窗,樓下面無表情的行人真的也在忍受和我類似的痛苦嗎?果真如此,這會讓我的痛苦更理直氣壯,還是更不值一提呢?

去年年終,我和來福的對談以「歷史的垃圾時間」為題。停滯和倒退的年代,我們都感到痛苦和惶惑越來越多,卻變得更難分享,只會向內啃噬身心。人們都覺得是自己選錯了路、做錯了人——我身邊的朋友都在懊悔:「我當初要是出國就好了」「我要是回國就好了」「我要是學了計算機就好了」「我要是考公就好了」「要是早點生孩子就好了」「要是沒生孩子就好了」……可我常想,如果讓這些人聚在一起聊聊,讓他們看到未選擇的道路上的荊棘、聽到面無表情的行人內心的哀嚎,他們會不會不這麼惶恐無依、自責懊悔,會不會生出不同的想法?

在這個評論區,大家可以比慘,戳(我)傷疤,發泄,閒聊,或者發表你的感想。試一試衆痛痛的我們,是否可以給獨痛痛的你我帶來一點力量。


撰稿人李大貓作品精選

地球村已成廢墟,但歷史不會終結
人類的過去也充滿了如現在一般泥濘破碎的時刻,其中既包含對當下的詛咒,其實也蘊含着對當下的啓發。
中國互聯網厭童症:我們不是厭童,而是正在失去兒童
人文主義、進步信念、民族訴求加諸於童年之上的濾鏡已然破碎。
21世紀難民「交換」:英國「盧旺達計畫」,「低端人口」與死魂靈生意
英國也不是獨一個。
南方小土豆:嬌妻文學撐不起內循環旅遊業的「潑天富貴」
假設這一切都未能奏效,符號消散後究竟會剩下什麼樣的空虛和惶恐?
李澤厚——思想遺產無處不在,而他已不屬於這個時代
討喜的早已被吸收進「時代精神」,不合時宜的部分則最好和遺體一起埋葬。

💡 看完特約撰稿人李大貓的討論主題「在痛苦的時代,聊聊「痛苦」這回事」,以及精選作品,你腦中有浮現什麼想法或疑問嗎?歡迎在本篇評論區留言,與撰稿人一起討論議題、交流觀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