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长寿纪录片节目《Panorama》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夕播出的《Trump: A Second Chance?》一集,因剪接拼贴时任总统唐纳‧特朗普(Donald Trump)2021年1月6日演讲片段而引发争议。画面被指误导观众,营造出特朗普煽动支持者冲击国会的印象。
事件源自前BBC编辑标准委员会外部顾问麦可‧普雷斯科特(Michael Prescott)提交给董事会的一份备忘录,内容指BBC多项新闻报导存在偏颇与不当。该文件被右翼媒体《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于11月6日曝光后,引发外界对BBC公正性的质疑。该报长期对BBC持批评立场。
随后,BBC总裁蒂姆‧戴维(Tim Davie)与新闻部执行长黛博拉‧特内斯(Deborah Turness)于11月9日迅速辞职。特朗普随后宣布,将以诽谤为由对BBC提起10亿美元诉讼。本篇文章将追溯2021年国会山暴乱事件,特朗普当时说了什么?他的演讲存在煽动性吗?多年来他屡以高额诉讼向媒体施压;在此次针对BBC的诉讼威胁中,他的胜算有多大?

前外部顾问爆料,BBC高层相继离职
普雷斯科特指控《Panorama》将特朗普2021年1月6日演讲中相隔54分钟的两段话拼接,造成误导。节目呈现的片段把「我们要走向国会(We’re going to walk down to the Capitol)」、「我会和你们在一起(I will be there with you)」与「我们要拚到底(We fight like hell)」连在一起,暗示他号召群众冲击国会。事实上,「We fight like hell」出现在演讲的另一段落;在被剪接的原句中,后半段原是「我们会为勇敢的参议员与众议员喝采(We’re going to cheer on our brave senators and congressmen and women)」。
普雷斯科特曾任BBC编辑准则与标准委员会顾问3年,于今年6月离职。他在备忘录中表示:「若允许BBC记者透过剪辑让人物『说出』从未发表的言论,编辑准则将形同虚设,公众又凭何信任BBC?」
在中东议题上,他指出BBC阿拉伯语频道存在选择性偏见。例如2023年10月7日哈玛斯袭击以色列当天,BBC英文网站刊出19篇关于人质的报导,而阿拉伯语网站一篇未发;相反,几乎所有批评以色列的文章都被完整转载。有时同样的新闻在阿拉伯语网站上的遣词造句、标题和报导角度都更偏向批评以色列。
在跨性别议题上,他批评当同一事件被其他媒体多次报导而BBC却避而不谈,且报导多采单一观点,如护士联名起诉医院允许跨性别女性使用女更衣室的案件。备忘录同时提及BBC对非法移民与庇护议题报导不足,历史节目采用非专业学者,导致对英国的殖民史、奴隶制度及对后世影响的论述简化。
即便《每日电讯报》率先揭露此事,BBC仍迟迟未行动。随着风暴持续升级,BBC总裁蒂姆‧戴维(Tim Davie)与新闻部执行长黛博拉‧特内斯(Deborah Turness)于上周日请辞。特内斯在Sky News 的采访中虽承认报导失误,但否认BBC存在刻意偏颇。她表示:「我要明确指出,近期关于BBC新闻存在制度性偏见的指控并不属实。」
据BBC自家记者报导,BBC官方声明「数日前便已准备就绪」,但直到周一主席萨米尔‧沙阿(Samir Shah)才正式致歉。数小时后,特朗普即公开威胁对BBC提起诉讼。
特朗普在国会大厦袭击当日的演讲,BBC纪录片节目《Panorama》播出的版本和原片。来源:Guardian News
特朗普的演讲存在煽动性吗?
在BBC的争议节目中,将特朗普所说的「我们要走向国会(We’re going to walk down to the Capitol)」与「拚得你死我活(We fight like hell)」拼接在一起,后者实际出现在演讲约54分钟后的另一段。BBC主席沙阿称这一剪辑为「判断失误」。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2021年1月6日国会暴乱前的演讲中,多次使用「战斗(fight)」一词。用句包括涉事的「我们拼死奋战,若不拼死奋战,这个国家就完了。(We fight like hell and if you don’t fight like hell, you’re not going to have a country anymore)」根据美国国会「1月6日」特别委员会的调查,演讲稿中呼吁群众「和平且爱国地」表达诉求的字句,出自白宫撰稿人之手;而多次激昂、具煽动性的语言则为特朗普本人所加。
委员会指出,他在演讲约20分钟时提到「和平且爱国」,之后近50分钟持续以选举舞弊指控煽动群众,攻击副总统与共和党国会议员,并鼓动支持者「奋起抗争」。在这场冗长的演说中,特朗普详述他所谓选举舞弊的「证据」,尽管相关指控早已被法院驳回。
国会曾两度对特朗普提出弹劾,但由于参议院投票未达门槛,最终未能裁定其煽动暴力罪名。演讲结束后,数千名支持者涌向国会大厦,部分人闯入建筑物与警方爆发冲突,企图阻挠选举人票清点。事件造成5人死亡。

特朗普胜诉的可能性有多大?
由于《Panorama》节目是于去年10月28日播出,已错过在英国伦敦提出诽谤诉讼的一年时效。然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追诉期为2年,特朗普仍有法律途径可行。且BBC的内容在美国各地均可收看,亦有串流媒体平台传播,特朗普团队拟以此为由在美国提告。其律师已致函BBC,表示若该纪录片未「完整、公正地撤回」相关内容、公开致歉并提供赔偿,将于佛州正式提起诉讼。
英美法律制度虽异,但诽谤案均须证明原告因报导而遭受损害。特朗普律师声称,其「声誉与财务受损」。在美国法律中,公众人物通常承担更高举证责任,即特朗普须证明报导方具有「真实恶意(actual malice)」——BBC明知剪辑成果与事实不符仍予发布。
以高额索赔对媒体施压是特朗普一贯手法。此次索赔金额达10亿美元,但他未说明计算依据。过去他亦曾以诽谤为由向多家媒体提告:包括2024年10月向BBC的美国合作伙伴CBS新闻索赔100亿美元(后增至200亿美元),指其窜改时任副总统、总统候选人贺锦丽访谈内容以为其塑造正面形象;今年7月向《纽约时报》提起150亿美元诉讼,指该报散布虚假报导;以及9月向《华尔街日报》提出100亿美元索赔,指该报错误暗示他与金融家、未成年人性侵犯杰佛瑞‧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有关联。与CBS的诉讼今年7月已经以1600万美元和解,另外两起案件仍在进行中。
纽约「媒体法律资源中心」执行主任乔治‧弗里曼(George Freeman)表示,特朗普对BBC提出的10亿美元诽谤诉讼「毫无根据」。他指出,特朗普过往多次提起诽谤官司,结果几乎全数败诉;更常见的情况是,这类律师函最终从未进入司法程序,其真正目的在于「恐吓与施压他所不满的媒体」。弗里曼在接受Sky News 采访时补充,特朗普可能「难以证明任何实际损害」,但「无法排除」他仍可能坚持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