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长篇现场:跨国代孕的代价,在她们身上

是“明买明卖”,还是人口贩卖?当一切崩解,第一个被抛弃的,就是为中国人生孩子的“天使妈妈”们。

长篇现场:跨国代孕的代价,在她们身上
🏝️
欢迎来到对话之岛系列文章!本篇文章的编辑或记者将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与读者交流新闻背后故事。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提问与回馈,开启与记者、编辑的对话。
编者按:读者好,我是这篇文章的编辑,端传媒总编辑陈婉容。

2022年乌克兰战争后,跨国代孕产业链从乌克兰迁移至位于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对无法在本国合法代孕的中国委托父母而言,格鲁吉亚成了“可操作”的选项;对来自乌克兰﹑俄罗斯与中亚的单亲﹑低薪女性而言,代孕报酬则像是一条穿越贫困与负债的“捷径”。

在上一篇格鲁吉亚代孕报道中,一名中国“奶爸”对端传媒资深记者龚珏说,跨国代孕可能有剥削的成分,但并没有任何强迫因素在其中,因为代孕母亲自觉决定把自己的身体给谁使用、如何使用,本质上和上班换取报酬没有区别。但这种看似中性的市场语言,往往遮蔽了风险如何沿着阶级与性别被外包,也忽略了代孕随产业化而来的黑暗面。

今年春天,龚珏在格鲁吉亚,追访记录数十名孕母在冬天断炊、术后感染、被迫流离失所的经历;也拆解流水般的产业链如何让孕母在关键节点失去保障:合同没有保护她们的权益,公证与医疗环节马虎随便,权力牢牢握在中介与委托方手中。一位人权律师据此推动以“人口贩运”框架立案,个别负责人其后被捕,但更大的责任链条——中介、诊所、跨境办证、各国领事政策与监管真空——仍然以弱势国家女性为成本运作着。

在这篇长篇现场中,我们把代孕报道的焦点,重新放到这些女性身上。在操控产业语言的人口中,她们贪财﹑无知,懒惰﹑消极,但正如龚珏在上篇报道里写的:“她们中的许多恰恰是这种刻板印象的反面。”生存的压力与对家庭的责任感,逼着她们离乡别井,到异乡怀上俄罗斯人﹑中国人的孩子;但贫穷与不幸,却也无法抹杀她们的梦想﹑智慧,对生活的抱负,和对抗不公的勇气。

本文是全球代孕产业的第四篇,欢迎阅读已刊发的报道。未来我们还会刊出一篇格鲁吉亚代孕产业的解释性报道,一篇公卫/法律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对谈,以及龚珏在格鲁吉亚的采访手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