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挡不住的欧洲电商潮:SHEIN在法国巴黎首家实体店遭抗议|Whatsnew

在法国公共舆论中,SHEIN的低价不是企业效率成果,而是用户安全与监管边界被挤压的结果,通常是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工厂工人及环境本身。

挡不住的欧洲电商潮:SHEIN在法国巴黎首家实体店遭抗议|Whatsnew
2025年11月3日,法国巴黎玛莱区Bazar de l'Hotel de Ville百货公司(Le BHV Marais)开业前夕,一张巨幅海报上印有Shein集团执行主席唐伟和SGM集团董事长兼BHV总裁 Frederic Merlin 的照片。这是中国快时尚零售商Shein在巴黎的首家永久门市开幕前的宣传活动。摄:Abdul Saboor/Reuters/达志影像

11月5日,与巴黎市政厅一街之隔的BHV百货(Bazar de l'Hôtel de Ville)出奇紧张。数辆警车早早到达,带来治安部队与隔离栏杆。但在BHV百货这一侧,不少顾客提前数小时排队,来参加电商SHEIN第一个线下店铺开业,气氛有着鲜明对比。

这是SHEIN在法国、乃至全世界开设的第一家常驻实体店铺,BHV百货还特别促销:在SHEIN专区的所有消费金额将100%返还为可在全店使用的购物券,为这个具象征意义的一刻增加噱头。

马路另一侧则成了行为艺术舞台。环保主义者和儿童保护组织以各种手段表达不满,法国SGM集团(Société des grands magasins)创始人,也就是BHV百货的掌门人梅尔兰和排队顾客交谈时,略带挑衅地说:「那些大喊大叫的人(抗议者),他们跟您(顾客)的关系不大,他们不知道如何着装。」

当记者询问有关维吾尔人权问题时,梅尔兰回覆:「您可真是位有意思的记者,您总是问问题,却从来提不出解决方案」。除了巴黎之外,这位年轻负责人还管理着分别位于法国5个外省的5家老佛爷百货(Galerie Lafayette),它们都将在12月前陆续设立SHEIN专区。但老佛爷百货为保护自身品牌,已经宣布将终止与SGM集团合作,要求这些商场撤下冠名。

线下之外,SHEIN深陷旋涡

实体店的喧嚣之外,法国各界几乎对SHEIN开设首批实体店明显抵触。尤其在所谓「SHEIN-gate」持续引发舆论震动之下——该平台先前被揭露,涉嫌销售具有儿童性暗示特征的性玩偶事件。近一周以来,围绕这家中国超快时尚平台的争议进一步发酵,议员、部长、行业协会和消费组织纷纷表态。

11月5日上午,法国城市和住房部长让布伦(Vincent Jeanbrun)公开批评在市中心开设SHEIN实体店是 「战略错误」,将冲击本已脆弱的市中心商业生态。他强调政府正努力采取税收优惠、城市更新项目和活络本地市场等政策,试图让小型商铺重回城市核心。让布伦表示,SHEIN是一个受惠于社会倾销及生态倾销的平台。意思是企业得益于商品生产地的劳权与环境法规不足,才能贩售廉价商品而获利。

让布伦说:「我们不能一边呼吁支持本地商业,一边又为那些把生产成本外部化、把税收责任最小化的企业铺红地毯。」

5日下午,法国政府暂停在法国境内浏览SHEIN网页,直至「此平台可以向公共权力证明其全部内容符合我们的法律和规定。」过去一周,法国经济部长莱斯居(Roland Lescure)不断公开警告会暂停其页面。

2025年11月5日,巴黎BHV百货公司门前,反对一切形式针对儿童暴力的组织“Mouv'Enfants”成员举著写有“保护儿童,而非Shein”的示威牌。摄:Dimitar Dilkoff/AFP via Getty Images

同一天媒体报导,法国南部一位仓库分拣包裹人员在处理SHEIN的破损包裹时,怀疑内部出现未成年女性玩偶而报警。警方迅速根据送货地址将买家拘留。此外,法国中间偏右的共和党(LR)议员韦尔莫雷尔–马尔克斯(Antoine Vermorel-Marques)在社交媒体发文及受访时表示,自己可以在SHEIN平台自由买到指虎、弯刀这种A类管制武器,已立刻向司法机关报告。

这一系列表态被广泛解读为,法国政府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姿态将会增强。国民议会多名议员也要求「重新审视低价值包裹(<150欧元)的免税政策」,认为此政策实际上为SHEIN、Temu等平台提供结构性价格优势,压迫本地实体经济与合法申报纳税的企业。Temu亦是来自中国的电商购物平台,以提供大幅折扣的廉价商品为特色。今年8月,美国也全面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800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将依不同标准课税。 

同时,国民议会将矛头直指 SHEIN 本身。产品进口监管信息调查小组要求SHEIN在15天内接受听证,说明其供应链透明度、产品合规监管机制及平台内部审核流程。目的在于查明SHEIN是否能证明其商品来源合法、劳工待遇合规,以及不存在规避欧盟环保与安全标准的情况。 

负责该调查的议员韦尔莫雷尔–马尔克斯表示,听证重点有三:其一,SHEIN能否公开供应商名录及生产流程;其二,其内部是否存在合规审核与撤展机制;其三,平台是否具备识别和屏蔽违法商品的能力。他说得直接:「我们需要知道:SHEIN 到底是在遵守规则,还是在系统性利用规则漏洞。」

在立法者看来,这不仅仅是商品监管问题,也关乎谁制定市场规则、谁为其成本买单、谁在承担外部性问题。听证已不只是信息调查,而是象征欧洲消费市场与跨境电商模式的一次正面碰撞。

千夫所指

SHEIN早已面临各种指控。首先,多份来自法国消费者协会和欧盟产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报告都显示,SHEIN以极低价格销售的大量商品,都有品质波动大、化学成分超标、产品结构安全性不足等隐患。法国消费者协会 UFC-Que Choisir 联合欧洲合作机构,在10月对SHEIN和Temu在售的162款产品抽检,结果69%的商品不符合欧盟标准,57%被认为对用户存在真实风险。 

具体来看检测结果:部分饰品中致癌金属镉的含量高出法定上限8,500倍;儿童玩具中的甲醛含量超标4至5倍,可能导致皮肤敏感、呼吸道刺激甚至长期健康损害;而在受检的54款USB充电器中,仅有2款完全符合欧盟安全标准,其余产品则有触电、过热乃至起火的风险。

这些数据让一句话变得格外清晰:便宜从来不是没有代价的,「低价」往往是以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为交换。

而在法国公共舆论中,SHEIN的低价不是企业效率成果,而是用户安全与监管边界被挤压的结果。这样的认知正不断强化,也反映超快时尚的深层系统性问题:快速上架新品与极致成本压缩,通常是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工厂工人及环境本身。

2025年11月5日,法国巴黎Shein首家实体店开业当天,一位顾客在BHV百货公司购买了一件快时尚品牌Shein的商品后离开。摄:Thibault Camus/AP/达志影像

就在9月,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CNIL)对SHEIN处以 1.5 亿欧元罚款,理由是其网站和应用程序大规模收集用户数据用于广告追踪,却未取得用户自由、清晰、可撤回的同意,违反了法国和欧盟关于Cookies及个人数据保护的法规。此外,SHEIN的「撤回同意」机制也有缺陷:用户即使选择关闭Cookies,追踪仍可能持续。

SHEIN在法国的月活跃用户约达1200万人,其追踪数据被认定为具有「大规模与系统性」特征,因而处罚额被提升。尽管SHEIN声称已按照监管要求整改,并表示将向法国国务委员会和欧洲法院提起上诉,认为该处罚「过于严厉且带有政治因素」。

与此同时,法国纺织与服装工业联盟(UFIMH)和欧洲纺织联合会(Euratex)也向布鲁塞尔递交联名信,要求欧盟加速对「超快时尚模式」(ultra-fast fashion)进行监管立法,并对不符合欧盟安全、环境、透明供应链标准的产品实施强制下架、查验和关税补足。

当美金不再好赚,Shein怎么办?
当税务优惠不再,供应链要公开,中国模式可能会水土不服。

挡不住的欧洲电商潮

SHEIN 几乎成为当下法国舆论场中「最不受欢迎的品牌」。然而在批评声浪之外,SHEIN和Temu所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势头并未放缓,反而在欧洲持续扩张。

自2024年以来,随着跨境直邮物流链条的成熟和社交媒体购物习惯的普及,欧洲市场迎来中国小包裹进口巅峰。仅2024年就有至少4.6亿件低于150欧元的小额包裹进入欧洲,超过9成来自中国。在这个价格区间内的包裹免缴关税,代表跨境平台能以极低成本直接触达消费者。

面对激增的包裹数量,法国政府今年4月宣布,将对SHEIN、Temu等平台每一件包裹征收「处理费」,以弥补监管、物流和关务检查的公共成本。这并未阻挡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平台订单量仍在增长,低价依旧是无法替代的消费动机。

SHEIN的崛起处于一个格外敏感的时刻:法国本土成衣品牌普遍处于下行周期。通货膨胀削弱家庭可支配收入,更多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传统品牌利润被压缩,门店接连关闭,就业岗位随之流失。对政府而言,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本地零售业萎缩削弱了市中心商业生态,也加剧部分城市和社区的空心化。因此,对跨境电商采取强监管是一种具有政治正当性的行动:保护就业、保护本地产业、稳定市中心商业组成。

正是如此背景下,SHEIN在巴黎市中心开设首批实体店才被城市部长称为「危险」。既是舆论情绪的具象化,也是政策态度的提前宣示。 

2025年11月3日,法国巴黎BHV Le Marais 门前有示威抗议SHEIN涉嫌销售具有儿童性暗示特征的性玩偶事件。摄:Amaury Cornu/Hans Lucas/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平台来,法国利益走

不同于亚马逊(Amazon)等在法国建设仓库、缴税并创造就业的电商企业,SHEIN的商业模式几乎不向法国本地经济回流。商品在中国生产,分销通过跨境小包裹直邮完成,仓储和服务体系大部分设在境外,税基也相应外移。在法国,SHEIN所创造的唯一增长是订单量,而不是就业、税收或工业价值。

在批评者看来,消费者所节省的几欧元,最终是以失去本地工作岗位、削弱产业结构和增加废弃物为代价。因此SHEIN的争议不仅止于「穿不穿」或「贵不贵」,更上升至社会结构与经济主权层面。

对中国来说,SHEIN出海面临的阻力,也是自身经济转型阵痛期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欧洲消费者在巴黎车展上被中国产的电动车不断惊艳;中国品牌如小米或荣耀的手机,在欧洲也越来越有一席之地;哪怕是中国的文创盲盒,也能在欧洲年轻人中掀起一股股浪潮。但在SHEIN平台购物时,依旧是「廉价味」扑鼻,又何尝不是在拉「中国高端制造」转型的后腿呢?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