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紐約第一位穆斯林市長:社會民主主義者曼達尼的勝利|Whatsnew

具有親民形象的曼達尼勝出,對許多年輕紐約市民代表希望與新時代,或許也能為支離破碎的民主黨帶來新的選舉策略。

紐約第一位穆斯林市長:社會民主主義者曼達尼的勝利|Whatsnew
2025年5月4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威廉斯堡的一家夜店,紐約州議員曼達尼首次舉行他的競選集會。攝:Andrew Lichtenstein/Corbis via Getty Images

紐約市市長選舉11月4日落幕,34歲的候選人曼達尼 (Zohran Mamdani)大獲全勝,以50.6%的得票率,徹底擊敗無黨籍候選人古莫(Andrew Cuomo)與共和黨籍候選人斯留瓦 (Curtis Sliwa)。在全世界生活費最貴的城市之一,曼達尼的競選口頭禪是「降低成本」(affordability),答應藉由凍結房租、取消公車費與建設更多社會住宅,大幅降低紐約市生活成本。即使曼達尼受到人民愛戴,市長的權力範圍卻極為有限,同時民主黨建制派仍然對他抱持懷疑態度,因此將來推行政策預計仍相當困難。雖然如此,具有親民形象的新面孔曼達尼獲勝,對許多年輕紐約市民代表希望與新時代,同時,也許能為處於支離破碎狀態的民主黨帶來新的選舉策略。

曼達尼於1991年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Kampala)出生,父親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母親是導演,皆為印度裔。曼達尼7歲時全家定居於紐約,從小念紐約市市立學校,2014年獲得鮑登學院 (Bowdoin University)非洲研究學位後,曾擔任止贖預防顧問,就是提供財務規劃、協助屋主防止房屋被法拍的輔導員。曼達尼於2018年成為美國公民, 隨後在2020,當選州議會議員,在今年6月的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以56%獲勝。

曼達尼是不折不扣的黑馬,原本是一位沒沒無聞的州議會議員,許多關注紐約市政治的評論員甚至說,在他獲得提名之前從未聽過他的名字。在初選選舉中,他透過TikTok影片成為全美知名度最高之一的候選人,擊敗了有權有勢的民主黨建制派與前任州長古莫。在影片中,曼達尼虛心聽取選民的意見,有一次他甚至走訪曼哈頓全島,從晚上7點走到隔天凌晨2點30分,積極塑造出接地氣的形象。

結果公布後,滿面笑容的曼達尼隨即發表演講,感謝市民、家人與競選團隊志工。在曼達尼的面前的人海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紐約市民,他的支持者體現了美國與紐約市的多元性。他在勝利演講中強調政治權力將回歸人民的手中,感謝紐約「被政治遺忘」的市民,並稱美國的政治邁向「新時代」。

2025年11月4日,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投票站,選民正在為紐約市市長選舉填寫選票。攝:Angelina Katsanis/Reuters/達志影像

投票率創新高

選舉當天出口民調顯示,50% 的男女選民都對曼達尼表示支持。與此同時,曼達尼的選民頗為多元:46%的白人選民支持曼達尼,而51%的非白人選民投票給他,包含55%的黑人選民,49%拉丁美洲裔與61%的亞裔。

在美國一般而言,當選舉不包含總統大選時,投票率就會極低。譬如2010年與2014年的國會選舉投票率都未超過40%。不過今年的紐約市長選舉可不同,下午6點前174萬選民已投下選票,這代表著超過35%選民,創下21世紀歷史新高

選舉的結果其實不出意料,紐約是民主黨的鐵票倉,因此曼達尼一旦獲得民主黨提名,他擔任下一任市長幾乎就已成定局,此外評論員指出,曼達尼的主要對手古莫是個特別不適格的候選人。古莫過去醜聞纏身,不僅在疫情期間要求養老院接回有感染風險的老人,也因為性騷擾至少13名下屬的醜聞而被迫辭職,在初選中,所有其他候選人一律反對他。

古莫初選敗選後堅不認輸,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從此選舉鼎足而立,3位候選人曼達尼、古莫與斯留瓦一同角逐市長大位。除此之外,特朗普還幫古莫背書,在深藍的紐約反而引起許多市民反感,也被曼達尼貼上「川普傀儡」(Trump’s Puppet)標籤。

自從曼達尼獲提名以來,他的民調支持度始終以7%至18%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最後一週差距才開始拉近。根據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10月29日民調,50歲到64歲的選民有41%支持古莫,僅有35%支持曼達尼。同一份民調亦顯示18歲到34歲的選民中,有64%支持曼達尼,而在提前投票期間(Early Voting)50%以上的選民為50歲以上,因此古莫的競選集團仍然抱持一絲希望。

隨著選舉結果出爐,古莫立刻公開認敗,他先感謝競選集團與支持者,並祝賀曼達尼的勝利。古莫強調「我以我們驕傲」,他說: 「這場選舉是意識形態的鬥爭,將會決定民主黨、紐約市與這個國家的未來」。古莫也強調幾乎一半的選民沒有投給曼達尼,警示「我們正走向一條危險的路」。

斯留瓦的演講也呼應古莫說法。斯留瓦同樣祝賀曼達尼,可是也表示自己「永不投降」。他警告曼達尼:「如果你試圖實施社會主義或者破壞治安,我們會動員起來,成為市長最大的敵人」,他說:「 這個運動(斯留瓦的運動)會繼續下去」。

2025年10月27日,美國紐約市,紐約市市長候選人曼達尼與正在等巴士的退休醫生談話,醫生事後指她一直猶豫要投票給他還是科莫。攝:Seth Wenig/AP/達志影像

反猶太與理想主義的質疑

競選的過程中,特朗普曾痛批曼達尼是共產主義者,揚言開除其公民權,認為他的勝選將是一場災難。特朗普甚至揚言,若是曼達尼擔任市長,就要暫停紐約市的聯邦政府經費。投票日早上,川普還在社交媒體貼文説:「曼達尼自稱痛恨猶太人,任何投給他的猶太人都是蠢人」。

100多萬猶太人居住於紐約市,是以色列之外猶太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曼達尼曾公開譴責以色利在巴勒斯坦的軍事行動,以至於許多人指控他為「反猶太主義者」。不過曼達尼也曾經多次在電視公開表示,樂意與紐約的猶太人合作,獲得不少猶太人的背書。《紐約時報》評論員克萊因(Ezra Klein) 認為曼達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並非反猶太主義者。

根據民調,許多年長市民對曼達尼主張的「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頗有反感,古莫也因為曼達尼信奉伊斯蘭教,而暗示他對911事件「樂觀其成」,現任民主黨籍市長阿當斯(Eric Adams) 也説:「不能讓紐約變成歐洲」。

可是曼達尼始終抱持樂觀的態度,強調他將為所有紐約市民服務,選舉10天之前,曼達尼還在清真寺面前發表演講,呼籲紐約市民包容穆斯林。他透露自己即將參選州議會選舉時,一位叔叔曾告訴他:「不必告訴人們你是穆斯林」。曼達尼表示,紐約有太多穆斯林感到只能生活在陰影中。在勝利演講當中,他呼籲紐約人拒絕排外主義而團結起來,説必須反對「反猶太主義」與「伊斯蘭恐懼症」。

在競選過程當中,曼達尼也備受批評,不少人罵他太過年輕又極端,其他人認為他經驗不夠。曼達尼提出的政策往往被認為難以付諸實行,即使市長能夠間接控制凍結房租的決定,但其他政策如取消公車費、建設社宅與免費育兒服務等,均須州議會與州政府的同意。雪上加霜的是,同為民主黨的紐約州州長霍赫爾(Cathy Hochul) ,也曾經多次對曼達尼的政策公開表示反對。

2025年10月16日,美國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候選人曼達尼抵達辯論現場,向支持者致意。攝:Angelina Katsanis/AP/達志影像

民主黨新氣象?

曼達尼能否順利推行政策仍然是未知數,但也許他最具有影響力之處不在政策,而在於選舉策略。2024年競選過程中,特朗普就上過不少播客 (Podcast),他充滿活力的影片也在TikTok廣為流傳,成功吸引許多選票、再次入主白宮。相比之下,許多選民認為,民主黨的領導人似乎還生活在舊時代,曼達尼之所以能擊敗建制派的候選人古莫,就是因為他的競選策略與之截然不同。

古莫主要將經費花在電視廣告上,曼達尼的媒體策略聚焦於抖音與播客,以此吸引更多注意力,並提出不少政策解決市民所面臨的問題(無論可能性如何)。MSNBC評論員海斯(Chris Hayes) 分析,在這個新時代,候選人的資源再也不是選舉的決定性因素,將來鹿死誰手,決定於誰可以吸引最多的注意力。

多數的美國人民還是對社會主義抱持偏向負面的看法,但曼達尼深具活力又親民的形象,有可能提供民主黨未來的選舉指南。與此同時,曼達尼的政策方針相對新鮮,且聚焦於改善市民的日常生活,如果他可以成功推動政策,有機會大幅降低紐約市的生活成本,也可能徹底改變民主黨的策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