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孩子不是商品”:当中国“奶爸”到格鲁吉亚代孕

40多万元的代孕款对王大哥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这已足够他在老家盖一栋楼。但他的决心很坚定:“我就是要宝宝啊。”

“孩子不是商品”:当中国“奶爸”到格鲁吉亚代孕
2024年11月2日,格鲁吉亚第比利斯,New Life 代孕机构营运的生育诊所,除了分娩以外所有医疗程序都在这里进行。摄:Marie Audinet/Hans Lucas/AFP via Getty Images
编按:“代孕”,一种历史上就出现的生产现象,却在近三十年间被推向商业化、规模化,成为全球争议不断的产业。近年,它在中文世界引发热议:委托人与孕母是谁?有偿与无偿有何差别?其代价与风险该如何衡量?端传媒推出“全球代孕产业”专题,逐一梳理这条产业链与其争议。过去几年,俄乌全面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市场受到战争严重冲击,俄罗斯则立法禁止外国公民在俄罗斯代孕,两国的代孕产业链迅速向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一系列后苏联国家转移。在中国,愈来愈多的同志乘著格鲁吉亚相对不严格的代孕法律,前往格鲁吉亚完“成家梦”。他们当中有人三十多岁,也有人年近六十,在中国当同志的经验各异,唯一的共通点是:他们就是很想要孩子。端传媒记者亲访格鲁吉亚,在这篇报道中勾勒这些“奶爸”的人生和欲望。下一篇,我们将报道代孕产业“产业硬币的另一面”:为中国意向父母们生孩子的代孕母亲们。

1. “把幸福抓在手里”

曾经有一段时间,卢克看到朋友在朋友圈发孩子的照片,就“嫉妒得变形”。

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可以有孩子,自己却不行?那些情侣贪玩怀孕随后遗弃孩子的新闻更是让他“气炸”:为什么世界这么不公平,像他这样喜欢孩子的人不配拥有孩子,而那些不要孩子的人随随便便就能有孩子,却又随随便便就遗弃?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