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从放风假心态到报天气的责任,访香港民间气象媒体MET WARN

普通市民跟极端天气的距离,不论是认知层面或防灾意识,能不能再拉近一点?

从放风假心态到报天气的责任,访香港民间气象媒体MET WARN
民间气象资讯媒体“MET WARN 天气预警”预报组成员 John 和 Isaac。摄:邓家烜/端传媒

9月24日凌晨,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香港,天文台发出最高级别的十号飓风信号,民间气象资讯媒体“MET WARN 天气预警”的成员彻夜未眠,盯紧风暴资讯。不少香港人正在收看他们的天气直播,位于红磡码头的成员在风中报导,草木在呼啸声中猛烈摇晃,落叶和街上垃圾被迅速刮起。另一场直播的观看次数,很快已经攀升到13万次了。

严阵以待之下,桦加沙虽在多区造成破坏,但未见严重人命伤亡。通宵20几小时报导的 MET WARN 创办人、主播东岳松一口气,“真是好彩,是真的避过一劫。”

MET WARN 取名至“Meteorology(气象学)”,现时由十多位19至31岁、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气象迷营运。2012年,14岁的东岳和其他气象迷成立 MET WARN 的前身“香港热带气旋预警中心”,在网上发布台风资讯。2016年,他们首次直播风暴消息,至今报导过至少23个八号或以上的台风,亦涉猎暴雨和寒流等天气现象。

出版《解构气象点线面》时,MET WARN成员在网上开会讨论内容,再分开撰写各部分。摄:邓家烜/端传媒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