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灣男同志的代孕路:一場跨國求子夢與倫理界線的碰撞

跨海代孕讓台灣男同志迎來家庭新生,但法律真空與倫理爭議,也讓他們被推上剝削孕母風的風暴浪尖。

台灣男同志的代孕路:一場跨國求子夢與倫理界線的碰撞
圖:Rosa Lee
編按:「代孕」,一種歷史上就出現的生產現象,卻在近三十年間被推向商業化、規模化,成為全球爭議不斷的產業。近年,它在中文世界引發熱議:委託人與孕母是誰?有償與無償有何差別?其代價與風險該如何衡量?端傳媒推出「全球代孕產業」專題,逐一梳理這條產業鏈與其爭議。在台灣,自2018年同婚通過後,同志伴侶的生育需求與倫理難題,屢成立法與輿論的攻防焦點。本文聚焦於法律真空下的男同志處境:有人遠赴美國尋求代孕,有人選擇收養作為替代路徑,追尋成為人父的可能。然而,跨國求子的選擇,也伴隨著「他人的子宮」與「自己的孩子」能否分割的倫理疑問。面對這些批評與質疑,男同志如何回應?他們又如何理解自身身份與成為父親的渴望?

一場跨太平洋的重逢

「沒有媽媽,你是怎麼生下來的?」

隨著Wilson即將升上小學二年級,這個來自同學的疑問,讓身為父親的Jude與Will,更加堅定了帶他親自拜訪生命起點的決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