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告別城中客家村:麒麟、說書人和園丁,香港茶果嶺村民的遷拆倒數

「如果自己沒有講出(故事),沒有其他人講到、或者會知。」

告別城中客家村:麒麟、說書人和園丁,香港茶果嶺村民的遷拆倒數
茶果嶺村工程範圍第一期的村民已於2024年遷出並開始竣工,餘下第二階段的遷出期限也於2025年9月12日屆滿。目前,茶果嶺村的收地安置尚在進行,日後將發展以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攝:鄧家烜/端傳媒

在茶果嶺村天后廟,羅悅屏向天后娘娘上三炷香,深深鞠躬,眼神沉穩。不久後,這座三級歷史建築以外的範圍,大多數將會被清拆。

茶果嶺村位於香港九龍東的油塘及觀塘之間,早期為客家居民聚集之地,有400年歷史,曾以採石業、漁業為主軸,不少殖民地建築在村內取材。1940年代,大量戰後難民湧港,他們依山搭建簡易的鐵皮或木屋居所、發展工業,但因為不時引發火災,這些寮屋區常被詬病環境惡劣、危險。

最高峰時期,茶果嶺村多達三萬人居住。但自70年代起,村內不時傳出政府要拆村的消息,村民開始思量不要花錢翻新寮屋紛儲錢搬往私樓或是申請公屋。80年代,政府興建東區海底隧道時,收回大批土地。而村內火災,也使政府加快協助村民上樓,村人口逐漸減少,舊村民離開、新租客和尋求便宜單位的新移民搬入。至今正式開始清拆,留下的村民更是寥寥無幾。

天后誕當日,茶果嶺鄉民聯誼會在天后廟前辦盆菜宴。攝:鄧家烜/端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