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和谈外交真的要奏效了吗?过去一周眼花缭乱的新闻,难免给人以俄乌和平进程突然加速的印象。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会见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图推进乌克兰战争的和平解决。尽管气氛融洽,峰会并未达成任何实际成果,特朗普甚至似乎被普京说服,背弃了乌克兰一向坚持的“先停火再和谈”的要求,早前向俄罗斯施压的和谈“最后通牒”也抛诸脑后。
8月18日,忐忑不安之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英、法、德、意、芬兰五国首脑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等一众欧洲领导人访问华盛顿。出人意料的是,根据《华尔街日报》和POLITICO Europe等多家媒体报道,美欧达成了多项共识:美国可能通过情报、侦查和后勤等间接方式协助欧洲国家为战后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的”安全保障(NATO-like security guarantees),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被指派负责与各国协调起草有关细节;通过北约和欧洲盟国出资购买的方式,美国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价值多达10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美国军工企业还可能入资参股乌克兰本土的无人机产业;特朗普没有再施压乌克兰,要求后者为换取停火而无条件接受俄罗斯交换领土的提议,尤其是将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州漫长坚固的防御工事群拱手让敌;泽连斯基亦表示愿意在美国斡旋下与普京直接见面谈判。
另一边厢,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外交部依然对此明确反对,并强调必须解决乌克兰战争的“根源”(root causes),重申彻底否决北约东扩、美国撤出在东欧的军事存在、乃至乌克兰“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等同强迫其政权更迭和解除武装——等极度强硬的诉求。俄罗斯的官方表态也仅仅提及提升俄乌双边谈判的代表级别。不过,特朗普和部分欧洲国家领导人对媒体称,普京在西方对乌安全保障和与泽连斯基直接会晤等问题上的态度都有所软化。
但认为迄今已持续三年半之久的俄乌全面战争正接近终局,仍为时过早。本文将论证,在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战略目标并未根本改变的前提下,造成乌克兰战争爆发和僵持的底层动因仍然存续,导致任何和平安排要么不可能达成,要么即使实现也难以持久。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迄今为止反复不定的调停活动实际上是被各方“操纵”的结果,其实质“成果”仅仅是恶化了乌克兰战场的短期形势,以及损害了美国对外政策尤其安全承诺的中长期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