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對台軍事威脅與認知作戰日益加劇下,賴清德於2024年5月20日正式就任中華民國總統迄今屆滿一年。回顧2024年5月政權交替的背景,民進黨籍的賴清德自蔡英文手中接棒,創下台灣首位於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副總統當選總統的紀錄,也打破每八年即政黨輪替的憲政紀錄。
賴清德上任之始,即面對自2008年以來首度出現的分立政府局面,使台灣政治陷入僵局:同時,外部的安全挑戰亦步步進逼:2024年5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聯合利劍-2024A」環台軍演,升高台海緊張情勢;其後解放軍又於2024年底賴清德出訪南太平洋三友邦之際,以及2025年賴清德的「313國安談話」將中國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分別發動一場未命名的大規模攻台軍演。內憂與外患,聯手交織出賴清德的開局之年。
多數研究指出,賴清德的對中論述沿續蔡英文2021年雙十談話所揭示的「四個堅持」,並以其2023年提出的「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作為首任期間處理美中台關係的框架。
然而,兩人在話語風格上仍呈現可辨識的差異:蔡英文以內斂審慎著稱,語言基調穩健且情緒起伏有限,強調「穩定-克制-韌性」的漸進式修辭;賴清德則展現主動與直接的特質,語句更具情感張力與對抗性,時以鮮明措辭——如「祖國說」、「《璦琿條約》收回領土論」——凸顯其立場。於是,同一政策核心在不同政治人格-話語配置下,呈現「溫和堅定」與「強勢直白」兩套敘事樣態,既維持民進黨對中路線的持續性,也提供國內外受眾不同的認知視角與解讀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