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被遺忘的湖南鉈污染,潛藏着哪些隱憂?

當地長年存在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是否需要另一場環境危機才能再次得到關注與回應。

被遺忘的湖南鉈污染,潛藏着哪些隱憂?
2024年6月19日,中國湖南長沙,暴雨過後的湘江水位上升,一位居民在洪水中。攝:Hong Tao/VCG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的3月中旬,湖南再次發生鉈(tā)污染事件,在湘江支流耒水河檢測到鉈濃度異常。污染發生在耒水郴州—耒陽跨市斷面,檢測出鉈濃度為0.13微克/升,而集中生活飲用水的標準限值為0.1微克/升。

污染發生後,當地相關部門啓動了突發環境事件Ⅳ級應急響應,並組織對耒水全域採樣監測,溯源排查。3月17日官方通報稱,鎖定污染源為位於郴州市甦仙區的良田水泥廠。該企業在拆除生產線窯爐時,窯爐內含鉈灰塵被雨水沖刷,經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環境水體。

由於鉈污染可能導致耒水下游地區飲用水污染,事件發生後受到輿論的強烈關注。鉈是一種有毒重金屬,易溶於水且無色無味,可通過飲水、食物、呼吸進入人體並富集,造成人體急慢性中毒。其最直接的危害是飲水安全。

受污染的耒水是湘江最大支流,河長446千米,流域面積11770平方千米,流經多個市縣,包括郴州市和耒陽市,至衡陽市耒河口匯入湘江,是流域地飲用水和其他用水需求的主要水源。記者梳理發現,湖南省近年多次發生鉈污染,當地政府曾採取專項環境治理行動,但鉈污染屢禁不止,而大部分居民對鉈污染並不知情或不太關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