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誰在為中國老年患者「供血」?美國低收入人群的隱秘生意

中美關稅戰揭示了中國血液製品市場脆弱的一環:中國市場上逾七成白蛋白來自進口,美國是最大來源國。

誰在為中國老年患者「供血」?美國低收入人群的隱秘生意
2023年1月4日,中國湖南省衡陽市,一名員工在製藥公司的一個車間搬運人血白蛋白產品。攝:Peng Bin/VCG via Getty Images

【編者按】這篇報道是端傳媒「專題記者成長計劃」的成果。2024年,端傳媒推出「專題記者成長計劃」,希望能夠找到仍在盡力堅持華文報道的青年記者,為他們提供專業支持,共同維繫深度報道的行業生態。我們在第二期增設了「數據報導組」,共有三個記者入選,這是記者羅豐恆的第二篇報導。

2025年4月初,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中國宣布對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34%的關稅,其中包括人血白蛋白。這是一種人類肝臟中合成並分泌到血液中的重要蛋白質,可從血漿中分離而製作成藥品。

消息一出,中國國內血製品相關上市企業股價應聲上漲。4月7日,多企業單日漲幅超過8%。一旦關稅落地,美國進口人血白蛋白在價格上將失去競爭力,中國企業有望趁勢擴大市場份額。

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發布聲明,關稅暫時回調至10%。這次的關稅波動,凸顯了中國血液製品市場脆弱的一環——人血白蛋白高度依賴進口。它也揭開了一個早已存在、卻長期被忽視的現實。通過全球血製品的產業鏈,中國患者的生命支持,或許正建立在美國低收入人群售賣的血漿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