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大阪世博觀察:自然系建築、手機程式到廁所,設計強國多疏漏?

這些或稱不上重大瑕疵,但細節往往決定整體體驗,日本作為設計強國,在世博卻出現多項實用層面的設計問題,不禁令人失望。

大阪世博觀察:自然系建築、手機程式到廁所,設計強國多疏漏?
今屆大阪世博的矚目建築「大屋根環」。攝:Viola Kam/端傳媒

正式出發大阪世博採訪前,看到場地設計預想圖,各種獨樹一幟的展館設計,都令筆者充滿期待。尤其是今屆會場的標誌性建築——由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的「大屋根環」,是由2023年6月開始組裝,融合了日本神社佛閣等傳統建築的「貫」(ぬき)樑工法與現代建築技術,全周長約2公里,建築面積達61,035.55平方米,獲認證為世界最大型的木造建築。以上開幕前種種資訊,都令大屋根環成為世博備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終於來到4月9日,傳媒預展日當天,筆者與許多訪客一樣,首次踏足因世博而全面開發的大阪人工島夢洲。地下鐵的夢洲車站,裝潢簇新明亮,官方吉祥物「脈脈」無處不在,宣示這個國際盛事已然蓄勢待發。從東口一進場,幾乎立刻就能看見大屋根環矗立眼前,在寬闊的會場中,其壓倒性的存在感的確令人無法忽視。

日本設計師藤本壯介負責設計今屆大阪世博的矚目建築「大屋根環」。攝:Viola Kam/端傳媒

藤本壯介也在預展日現身講解,大批傳媒圍訪下,他說到,大屋根環既是會場主要動線,也是能夠遮擋風雨,遮陽蔭蔽的舒適之所。當日天氣晴朗,陽光灑落在層疊交加的木構建築間,溫潤自然;人處身其間,在現場實際對比之下,更令人由衷讚嘆巨環建築設計的壯麗與精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