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體文化」4月出版新書《濟州四.三》,講述1947年至1954年的七年間,在韓國濟州島爆發的民眾抗爭和國家暴力事件的歷史。這既是一本記錄濟州島傷痛的歷史之作,也是探討轉型正義之作。本文為該書第十三章「正名──誰來呼喚我們的名字 」的節錄,向讀者提及看待該歷史事件的不同觀點。端傳媒獲出版社授權轉載。
看待四.三的不同觀點
濟州四.三和平紀念館位於濟州市的奉蓋洞。當走進昏暗的第一展示館「歷史洞穴」時,短暫的鳥鳴迴盪其中,走道兩側擺放著破碎的壺罐與甕缸。聽著好似從天花板上滴落的水滴聲再走進去,就像走進黑暗的洞穴一樣。在那洞穴的盡頭,橫放著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石碑。陽光透過天花板上的圓筒形立柱,灑落於石碑上,閃耀發光。石碑的表面上並未刻上任何文字。這就是「白碑」。在「白碑」的說明文字中這樣寫道:
「四.三白碑,無法命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