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生活在台灣的外國人:當烽火隱現,他們如何看待台海戰爭陰影?

「台灣是我的家,就像我的父親,他不願離開自己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房子,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

生活在台灣的外國人:當烽火隱現,他們如何看待台海戰爭陰影?
烏克蘭人林歐莉亞(Olga Kulish)與她的丈夫、兒子。攝:陳焯煇/端傳媒

3月13日下午一時許,在結束一場歷時1小時又45分鐘的國安高層會議後,台灣總統賴清德舉行會後記者會。他與副總統蕭美琴及兩位秘書長前後步入總統府敞廳,臉上沒有太多情緒,但隨後發表的談話,則在台灣社會掀起陣陣波瀾。

談話中,賴清德提及台灣現退役軍人遭中國收買、出賣情報,甚至組織武裝力量計畫傷害台灣;也指出,有藝文工作者為個人利益,說自己的國家不是國家。他指出,中國吸收台灣黑道、媒體、政黨,在台灣內部進行分化與顛覆,並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這是台灣有總統首度做此表述,也將此前《反滲透法》模糊的「境外敵對勢力」概念具體化。

不過,海峽的另一端,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顯得態度強硬,他聲稱:「如果『台獨』勢力敢於突破紅線,中國將『別無選擇,只能採取堅決行動』」。

在兩岸敵意持續加深下,近年來,中國解放軍在台海周邊的軍事活動次數連年提升。數據顯示,2024年5月至11月期間,解放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次數達1085次,相較前年同期增加約三倍。美國官員也指,自台灣新總統就職以來,中國軍事活動增加了約300%。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