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疫後至2025年,經濟下行仍然是香港社會的重要議題之一,端傳媒推出「香港冇錢使」經濟報導系列,打開上至政府、下至市民的荷包,埋單計數,看看大家還剩多少錢,又計劃如何勒緊褲頭?更重要的是,結構性財赤揭示了哪些深層次政經問題?此數據報導為系列第一篇,首先從圖表深入淺出地解釋港府近年面對的財政赤字困境,並匯整不同學者、專家對這場危機的觀點和出路建議。敬請留意系列後續報導。
一向以財政穩健著稱的香港政府正面對前所未見的公共財政危機——過去6個財政年度有5年財赤,赤字水平飆至九七後新高;連續三年財赤千億左右,財政儲備相當於政府開支的月數跌至九七後新低。
兩天後,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2月26日頒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財赤成為焦點。早前陳茂波已預吿,由於疫情大幅提升公共開支,地價、印花稅、利得稅等收入又不如預期,預計港府在2024/25年度財赤「少於1000億港元」,即是原來估算的兩倍。陳茂波去年度頒佈財政預算案時,估算的財赤額是481億港元。
各界關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有哪些減赤措施,財赤問題需要多久才能解決。2024年底,特首李家超上京述職時曾提財赤可能需3至5年處理。而陳茂波在今年1月初表示,希望「三數年內」讓政府財政恢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