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比特幣、 碳交易與正念之城:處在十字路口的小國不丹,和它的現代化的路徑

在經濟壓力與人口流失的生存危機下,處於喜馬拉雅深處的小國不丹如何擁抱加密數字的技術和信息革命的變化?

比特幣、 碳交易與正念之城:處在十字路口的小國不丹,和它的現代化的路徑
2016年4月13日,不丹首都廷布,章崗拉康寺廟,年幼的僧侶在學習中途小休。攝:Cathal McNaughton/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11月初,美國大選特朗普勝選。他一改數年前對認為「比特幣是騙局」的保守態度,在新屆政府中表達了更加寬鬆的數字貨幣監管政策和支持態度。「特朗普效應」立刻作用於資本市場,熱錢暗涌,狂熱推動比特幣價格。在特朗普當選日後一個月內,比特幣價格上漲45%,首次突破了10萬美元大關,在12月4日左右創下10.34萬美元的歷史高點。「恭喜比特幣用戶!!!10萬美元!!!不用客氣!!!我們一起,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週四在其社交媒體網絡Truth Social上如此濫用感嘆號地激動寫道。

加密貨幣資本市場的影響無遠弗屆,漣漪就此波及喜馬拉雅的山腳下,一個常常被人們遺忘的彈丸小國,不丹。由於中國與不丹至今尚未建交,大多數中國普通人眼中,不丹或許是一個神秘、貧窮、封閉的小國家,是明星夫婦梁朝偉劉嘉玲舉辦婚禮的地方。然而,根據比特幣研究機構Arkham Intelligence,在2024年9月左右,不丹持有大約13011個比特幣。從政府持倉規模來看,不丹是目前全球第四大持有比特幣的國家(因不同渠道統計口徑、信息披露與交易記錄的差別,烏克蘭位於中美英之後不丹之前)。美國投票日以來的比特幣狂熱,讓不丹的比特幣儲備價值已上漲逾2億美元,達到11億美元。目前,不丹的數字貨幣持有量佔到本國GDP的大約36%。

國家主權財富中有如此高佔比的加密貨幣,是一種有風險的押注。自從2022年比特幣交易受到媒體關注後,隱士國家不丹加密貨幣挖礦的秘密得以公開。然而,不僅僅是高波動價格帶來的風險,對於一個這樣的小國而言,比特幣挖礦更是能源密集型的活動,而不丹一貫以來秉持尊重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以其獨特的「國民幸福總值」聞名於世。如何調動其能源資源、影響內外部的社會共識,又如何推行民主化改革和數字化治理?一系列變化正發生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褶皺之中,鮮為外界知曉。

2023年年末的國慶日,不丹國王旺楚克在每年一度的國王演講中說:「我們是一個夾在大國和強鄰之間的內陸小國,生活在一個全球變化迅速且不可預測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的未來岌岌可危。」彼時他首次宣布了「蓋勒普正念之城」(Gelephu Mindfulness City,GMC 下文簡稱正念之城)的國家開發計劃,嘗試推行特別行政區(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一國兩制」的試點,並且推進民主化改革,認為這是解決不丹人口流失危機、守護不丹及其精神遺產、給不丹人創造更好未來的機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