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災難與哭牆,婁燁留給觀衆的出口

我們的記憶被喚醒的同時,也被同理:你的淚水和憤怒都是正當的。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災難與哭牆,婁燁留給觀衆的出口
2024年5月17日,婁燁導演出席法國康城影展。攝:Stephane Cardinale - 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這不是電影,這是他們的生活」——豆瓣網友評《A Film Unfinished》

在豆瓣網站上搜索「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出來五個叫「未完成的電影/未完成電影/未完成的影片」的吻合條目,除了兩部是來自大導演賈木殊(Jim Jarmusch)、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等的短片,還有兩部實驗性的紀錄短片,分別來自大陸導演胡偉和台灣導演林奕彊,前者是關於伊朗革命前的電影和電影場所,後者是導演在疫情期間被迫滯留紐約時對自己作品的整理和反思。另有一部是僞紀錄片長片,以色列導演Yael Hersonski的猶太人大屠殺反思電影《A Film Unfinished》,是基於大屠殺之前納粹在華沙猶太人區拍攝的一部未完成的紀錄片,追溯、補充、虛構而成的作品。

當然,本尊婁燁的這部《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是消失了的,在它所生長和應該回饋的國度。豆瓣用戶自有妙計,他們發明了「借標」,就像他們之前評論那並不存在於豆瓣的婁燁《頤和園》一樣(一部同名風光片被大量評論灌爆)。於是我們在《A Film Unfinished》和胡偉、林奕彊的條目下面,都能看見實際上是關於婁燁電影的評論。應該說,就時間背景來說,最吻合婁燁作品的應該是林奕彊,但更多的華人觀衆選擇了《A Film Unfinished》。

他們是對的,我們看見關於所謂「疫情」和關於納粹屠殺的評論完美融為一體,難分彼此。比如說有人在11月時留了一句「納粹歷史不能忘記」,你無法判斷他是說2009年那部以色列電影還是2024年這部中國電影。還有人說:「這不是電影,這是他們的生活」,來自河北的評論,我覺得只寫錯了一個詞,應該寫「我們」的生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