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寂靜的森林:跨越階級的鳥鳴狂熱,與走向滅絕的歌鳥

在印尼,對於歌鳥聲音的渴望,在過去幾十年間,幾乎掏空了每一座森林。

寂靜的森林:跨越階級的鳥鳴狂熱,與走向滅絕的歌鳥
幾乎已在野外消聲匿跡的老師鳥爪哇綠鵲。圖:作者提供

在長久以來試圖與自然共存後,人類活動撼動了大自然的過程,從早期的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的爆發,再到現代的全球化和信息時代,每個時代都對地球造成了獨特且深遠的影響。有學者給了這個地質年代一個極富爭議的稱號:「人類世」。人類作為相對年輕的物種主導了環境變化,但即便有些人認為人類與別不同,我們從來沒有脫離過我們的「物種起源」;自然的故事,仍然是人的故事。端的欄目「人類世」是一個觀察﹑評論﹑報道的視角,在面對海平面上升﹑物種大規模滅絕,氣候變化等危機的21世紀,我們在這裏重新思考我們與地球和其他物種的關係,以及未來的千萬種可能。請按此閱讀「人類世」欄目。

本文是印尼鳥類系列的第二篇。1970 年代中期以來,鳥類歌唱比賽成為印尼最流行的休閒活動之一。養鳥者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名出色的歌手,並在賽場上大放異彩。它創造出龐大的經濟產值及許多新興職業,但也令許多鳥種面臨巨大的狩獵壓力。在本文中,作者在印尼走訪了大行其道的鳥類歌唱比賽:跨越階級的鳥鳴狂熱,如何讓鳥兒走向滅絕?請按此閱讀系列第一篇:全民造星:對歌鳥的迷戀,如何在峇里島催生了一條野鳥生產鏈?

在雅加達南方的小城德波 (Depok),你經常會在巷弄間聽見嘰嘰喳喳的鳥鳴聲,從人們的屋簷底下傳來。

剛走進阿茲哈爾 (Azhar) 家中,便見到牆上掛著一幅廣告,上頭寫著他經營的鳥類學校及其服務項目:「培訓白腰鵲鴝,幫您打造符合目標的高品質小鳥。馴化野鳥、培育競技型選手、換羽照護、唱歌教學、配對繁殖……」廣告底下是一組陳列櫃,擺放了數十座獎盃,都是他訓練的小鳥在賽場上斬獲的榮譽。

今年四十二歲的阿茲哈爾,養鳥經驗已超過三十年。他原本是一名婚禮攝影師,但因為只有週末才能接到案子,十多年前,他決定利用平日時間發展養鳥的副業。2017年,阿茲哈爾成立一所鳥類學校,名為鄉村孩子 (Botjah Kampoenk)。寓意是,即使是出身鄉下的孩子,也能在這裡創造輝煌的成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