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走一趟葵廣、西九、紅磡地庫,捕捉夾公仔玩家各種「打台」身影

未必人人都能如願夾出想要的禮品,但說到底也是在各取所需。

走一趟葵廣、西九、紅磡地庫,捕捉夾公仔玩家各種「打台」身影
香港各區的夾公仔店。攝:林振東/端傳媒

在開滿各式小食店、服裝精品店的葵涌廣場,夾公仔機遍佈四個樓層。一個平常下午,我們在五光十色的夾公仔機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這裡有很多逛街吃喝的情侶。葉先生和劉小姐花了60元夾不出 Kuromi 公仔,說只是碰巧經過,看見很可愛便一試,誓言以後應該不會再夾。夾公仔也非 Tony 和 Suey 約會的指定行程,他們只是偶然被一隻哥斯拉公仔吸引,才花了200元,懷疑因機台設定了「保夾」才成功抓緊夾出。

回過神來的 Tony 說剛才「純粹唔忿氣」,最難忘的也不是什麼深刻經歷,就是「浪費了好多錢,咩都夾不到」。

香港夾公仔機店數量在過去幾年可謂暴風式增長。夾公仔店的大量繁殖,有人會視為城市墮落的象徵。一街藥房金行的夢魘以另一種形式重臨,未必人人都因為街巷景觀失去多元性而惋惜,對普羅大眾而言,更直接的影響可能是單一的店舖組合令生活上選擇減少;不下一次聽見路過的街坊語帶嫌棄地稱:「而家周圍都係得呢啲」(現在周圍都只有這些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