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夾公仔店(夾娃娃店)的確在香港掀起一波熱潮——除了屋邨商場和小巷街角,一些以往租金高企的商業地段也出現它們的蹤影。
1986年落成的尖沙咀栢麗大道從來不是鬧哄哄的遊客熱點,由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設計,它比一街名店的廣東道親切一點,卻不如西洋菜街般人頭湧湧。一整排細葉榕稍微隔開彌敦道馬路上行車的煩囂,為這條由石磚舖成的寬闊大道平添一重端莊從容,其地理位置始終暗示著一種格調。
這條購物大道近年卻漸漸變了樣。風水店、平價散貨場,和售賣廉價碗盆器皿的瓷器舖先後進駐,疫情褪去後吉舖漸多,個別店戶燈光落魄暗下如停電。而在靠近佐敦的末段,18個舖位中,3間夾公仔店橫空開立。尋常的平日下午人流稀少,店裏機台散發燈光異常明亮。
消委會近日公佈指接獲愈來愈多與夾公仔機相關的投訴,今年首11個月共有42宗,並稱原因之一是在港經營毋需領取牌照,門檻較低,建議政府考慮規管。當名店和大型連鎖店紛紛在商業地段撤租,進駐原址的夾公仔店似乎成為了「開得愈多,市道愈差」的一種經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