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賀錦麗截然不同,但四年前讓前者落敗的美國社會,其實和四年後讓他獲勝的那個並無根本差異。
選舉結果經常一翻兩瞪眼,但換黨執政未必代表選民內部真的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任何嚴肅的選舉分析和評論都不應該只是從選舉結果反推,便把事情說得非黑即白,不能因為特朗普當選就認為美國民眾「集體轉向」選擇特朗普,就如同不能因為四年前拜登當選就以為當時美國民眾轉向了拜登。
在很多方面,2024年選出特朗普的美國選民,和2020年選出拜登的並沒有根本差異。在搖擺州中,以喬治亞為例,500多萬張選票中,上次的勝負差距是間不容髮的0.2%,由拜登險勝,今次特朗普則是2%的差距拿下,雖然明顯高過前回那樣極端的狀況,但以任何標準來說都仍是接近的選戰。同理,眾所矚目的賓州將近700萬張選票,上回的差距是1.2%,拜登獲勝,這回則不到2%,特朗普獲勝,同樣仍是靠近的選戰。
這2%的選民轉向了,但雙方相加超過9成的選民幾乎毫無動靜。在一個500萬甚至700萬張選票的地方,候選人差距不到2%,意味著只要有1%的選民在投票站內改變想法,贏家輸家就得換邊。在這方面,民調平均的預測也完全準確。但如同選前端傳媒的民調解析中所說,由於七個州的選情連動,所以最後都由其中一方拿下也不令人意外,而這也是事態最後的發展。民調與最終選情的差距普遍只有2%-3%,對任何民調調查機構來說都已經是可以感到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