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暖化會改變颱風生成位置和路徑嗎?颱風怎麼不來台灣了?

以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例,颱風生成位置可能偏北,個數減少但強度增強,路徑部分則是往北移動機率相對提高。

暖化會改變颱風生成位置和路徑嗎?颱風怎麼不來台灣了?
2024年7月6日,台北,炎熱天氣下,市民在風扇前吃飯。攝:陳焯煇/端傳媒

【編者按】在長久以來試圖與自然共存後,人類活動撼動了大自然的過程,從早期的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的爆發,再到全球化和數位化的今天,每個時代都對地球造成了獨特且深遠的影響。有學者給了這個地質年代一個極富爭議的稱號:「人類世」。端的欄目「人類世」是一個觀察﹑評論﹑報道的視角,在面對海平面上升﹑物種大規模滅絕、氣候變化等危機的21世紀,我們在這裡重新思考我們與地球和其他物種的關係,以及未來的千萬種可能。歡迎點擊閱讀更多本欄目文章。

今年編號第18號颱風「山陀兒」(KRATHON)來勢洶洶,自9月底生成後,台灣對山陀兒預計帶來的威脅無不提高警戒。

山陀兒是台灣颱風史上第二個從高雄登陸的颱風,前一個以近似路線登陸高雄的颱風,得要回溯到47年前的賽洛瑪颱風了,就在山陀兒颱風登陸後,高雄市區觀測到15級強陣風,高雄港區甚至量測到最高的17級強陣風,帶來嚴重的破壞力。

颱風(Typhoon)又稱為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或颶風(Hurricane),是生成於熱帶洋面上的劇烈天氣系統,全球一年大約可以形成80~90個,其中七成出現在北半球,並以西北太平洋(含南海)生成個數最多,每年平均可達25個,對海域周邊國家帶來嚴重威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