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平常都透过哪些媒体看国际新闻? ”在台湾一所大学校园里,新闻学系教师向台下学生问道,学生七嘴八舌地答道:“敏迪选读”、“志祺七七”、“转角国际”,传统新闻机构在这堂课中像是披了隐形斗篷不被闻问。
不只新闻系的学生会透过自媒体、新媒体接收新闻。 今年5月,台湾国会因审查法案引发朝野冲突,彼时有许多网友“敲碗”知名时事频道“志祺七七 X 图文不符”制作影片解释法案争议始末; 7月,台湾宪法法庭召开国会职权修法释宪案准备程序,台湾数一数二的法律科普自媒体“法律白话文运动”也成为众多阅听人敲碗求解析的对象之一。
阅听人不是不看新闻,而是看新闻的渠道从报章杂志、新闻网站,转移到社群平台了。 牛津路透新闻学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在《2024年度数字新闻产业报告》中便指出,台湾阅听人有39%透過臉書獲取新聞,也有46%的人从 YouTube 获取新闻。
对阅听人来说,接收讯息的渠道更多元了,“新闻”的传统定义却在其中渐趋模糊; “看新闻”本身,可以是意见领袖在社群媒体上发布的一则贴文,也可以是影音平台上的一部影片。 阅听人还是需要新闻,只是,当以反讽恶搞的台湾热门自媒体“狂新闻”也被观众视作新闻之际,他们认知的、需要的,可能不再仅限于传统新闻机构以及其所产制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