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福島排海事後:在科學權威與假信息之間,普通人質疑一切

「力求自保,這是一種生存本能。」

福島排海事後:在科學權威與假信息之間,普通人質疑一切
2023年,北京一個大螢幕正在播放中央電視台新聞,畫面中是有關福島第一核電廠排放核廢水的新聞。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小飛愛用日系護膚品。紅腰子精華、freeplus 爽膚水,每一件都在小紅書做過大量功課。但她現在開始有了爛臉的焦慮。

2023年8月,日本宣布將排放福島核廢水,淘寶上興起一波搶囤「未受污染」的護膚品的熱潮,小飛沒有趕上。雖然後來她還在購買日本產的護膚品,但變得「提心吊膽」,每天用量減少到原來的四分之一,「慢慢用,看看會不會爛臉。」

她來自中國大陸西北三線城市,是一名大學生,主修物理。早在核廢水首輪排海前,她就在微博上跟進此事。接受過科學訓練的她,最初本能地認可處理廢水的安全標準,但慢慢地,她看到了更多譴責日本的帖子,開始對相關機構的權威和標準產生疑惑。

小飛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感受的人。在日本核廢水排海事件上,個體往往發現,其所尋求的科學信息遠超理解和處理能力,而且無論信息封鎖牆內外,似乎都難以吸收有價值的社交媒體信息、以形成自身觀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