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進步的巴黎?在最民族國家和二元性別的奧運會,如何慶祝酷兒與女性?

酷兒存在在任何場域,體育場域也是,不能被單一的話題掩蓋其它更多值得討論的問題。

進步的巴黎?在最民族國家和二元性別的奧運會,如何慶祝酷兒與女性?
2024年7月26日,巴黎奧運,在奧運會開幕式上,觀眾正在觀看法國歌手 Philippe Katerine 表演的畫面。攝:Ludovic Marin/Pool Photo via AP/達志影像

重回一週前,2024年7月26日,你是否還記得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那是一場長達約四個半小時的表演,有美感、活力、冒犯性,刺激感官。進行到一個半小時左右,塞納河上緩緩升起10個為女性權力與權益奮鬥的法國女性雕像(因技術故障,波伏娃的雕像未升起),兩個半小時後則是滿屏的變裝皇后、酷兒,穿著豔麗活潑的人們。兩名表演者共享同性之吻,三位不同種族的表演者互相親吻後在鏡頭面前關上門,引人遐想。在屏幕前看到這些的女性主義者與酷兒們,很難不微笑和振奮起來。對於中文世界來說,這也是還不那麼被主流社會接受的酷兒形象第一次登上世界級的舞台。

然而,在酷兒戲仿與精心策劃的表演謝幕之後,性別二元制的現實隨著比賽重回公眾視野。從一開始,戴頭巾的穆斯林女性運動員就被曝不能參加法國籃球隊,奧運進行到一半,對兩名生理女性拳擊運動員的性別爭議就引爆了。就算不談論這些熱點,巴黎奧運會自身也無法抵抗奧運傳統價值的召喚:一個強調民族國家的盛事,一個區分生理差異和性別二元的場域。

儘管如此,今年的巴黎奧運會終於在128年間首次實現了運動員性別平等。要知道在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上,只有4%的參賽者是女性,她們僅能參加被認為「適合」她們的運動項目。另外今年共有193名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和非二元性運動員參賽,創下了紀錄。女子運動項目也獲得了更多黃金時段轉播機會,越來越多優秀的打破傳統形象的運動員出現在女子比賽中,動搖了以男性為中心的審美制度。

酷兒們相繼出現在開幕式與賽場中,這當然值得慶祝。人們不得不去見證、感受和接觸,重新審視性別和身體的多樣性。這不僅是對異性戀中心主義的挑戰,也是對體育界長期以來忽視和排斥酷兒群體的一種回應。然而,當酷兒們為此慶祝與雀躍時,有些問題緩緩浮出水面:慶祝的對象是什麼?如何慶祝?奧運帶來的狂喜背後,酷兒正在被如何表現(present)和解讀?這個代表着最為國家主義與強調二元性別的場域被酷兒侵入,但那是成功的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