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巴黎奧運拳擊的「假女人」指控,如何在「真問題」上模糊焦點?

在這場爭議中,性別檢測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被模糊,卻引發大眾對於跨性別及DSD運動員的負面情緒。

巴黎奧運拳擊的「假女人」指控,如何在「真問題」上模糊焦點?
2024年8月7日,2024年巴黎奧運會,台灣拳擊運動員林郁婷(紅衣)與土耳其拳手Esra Yildiz Kahraman(藍衣)在奧運57公斤級四強賽中。攝:John Locher/AP/達志影像

(曾郁嫻,國立台灣大學國際體育運動事務學士學程教授)

擾亂視聽、混淆命題與討論的開始

巴黎奧運開賽,女子拳擊66公斤量級16強賽事中,意大利選手卡里尼(Angela  Carini)在比賽進行46秒後隨即放棄比賽,並宣稱對手阿爾及利亞選手卡利夫(Imane Khelif)的力量與一般女性不同、拋出女性運動員不夠像女性,甚至可能是男性的暗示。

此前,J.K. 羅琳(J.K. Rowling)則接續入選國際拳擊名人堂的前拳王麥圭根(Barry MaGuigan)對兩位女性拳擊運動員的(台灣選手林郁婷及阿爾及利亞選手卡利夫)批評,在社群媒體上公開質疑這些運動員為何得以在女子組賽事中持續出賽,且認為這樣的情況可能使得「真正的」女性運動員遭受生命威脅。透過這些「名人」在社群媒體的貼文,重新帶出林郁婷和卡利夫兩位運動員在2023年世錦賽期間,因爲不明的生化指數異常檢測結果,而被取消資格的紀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