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全民造星:對歌鳥的迷戀,如何在峇里島催生了一條野鳥生產鏈?

歌唱得愈好,鳥賣得愈貴。於是人人都在尋找下一隻超級巨星。

全民造星:對歌鳥的迷戀,如何在峇里島催生了一條野鳥生產鏈?
農民在野外發現一窩橙頭地鶇雛鳥。圖:作者提供

在長久以來試圖與自然共存後,人類活動撼動了大自然的過程,從早期的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的爆發,再到現代的全球化和信息時代,每個時代都對地球造成了獨特且深遠的影響。有學者給了這個地質年代一個極富爭議的稱號:「人類世」。人類作為相對年輕的物種主導了環境變化,但即便有些人認為人類與別不同,我們從來沒有脫離過我們的「物種起源」;自然的故事,仍然是人的故事。端的欄目「人類世」是一個觀察﹑評論﹑報道的視角,在面對海平面上升﹑物種大規模滅絕,氣候變化等危機的21世紀,我們在這裡重新思考我們與地球和其他物種的關係,以及未來的千萬種可能。請按此訂閱「人類世」欄目。

本文是印尼鳥類系列的第一篇。1970 年代中期以來,鳥類歌唱比賽成為印尼最流行的休閒活動之一。養鳥者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名出色的歌手,並在賽場上大放異彩。它創造出龐大的經濟產值及許多新興職業,但也令許多鳥種面臨巨大的狩獵壓力。在本文中,作者在峇里島觀察走訪了野鳥的生產鏈:到底印尼人對歌鳥的迷戀,如何創造了一整個產業?

(徐振輔: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自由寫作者,長期關注自然生態相關議題。著有《馴羊記》。)

「我會帶上最好的鳥,牠名叫超級巨星 。」格度跟我說。一旁雕飾精緻的竹籠裡,「超級巨星」(Superstar)正站在木棍上輕輕鼓動喉嚨,羽翼在陽光下呈現耀眼的光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