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灣MeToo一年後:願為浮木,為彼此打造方舟

我們並非束手無策,我們有成為浮木、建造船舶的能力。

台灣MeToo一年後:願為浮木,為彼此打造方舟
(左)藝人暨圖文作家阿源(郭源元) 及 (右) 藝人大牙(周宜霈)。攝:陳焯煇、林振東/端傳媒

「我想特別提出一件事。」

被粉絲們暱稱為阿源的藝人暨圖文作家郭源元,在我問起她去年(2023)6月引起軒然大波的那篇 MeToo 社群貼文時,她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希望你在寫報導的時候,不要寫出大牙的名字,如果需要提到,請你寫『同業』這樣就好。」

還來不及反應過來,阿源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很快地接續說明:「我不希望她的名字出現,因為我不知道一直提起這些事對她來說會不會是二次傷害,我很樂意談這個議題,也覺得有需要談,可是通常提到我的這件事,就一定會提到大牙,我不希望她再有受傷或難過的可能。」

阿源緩緩說出這些話時,我們頭上的燈管似乎微微地閃爍了一下。

「去年的事件之前,我並不認識她;在那件事過後,我雖然和大牙有一些連繫,但並不頻繁,我從媒體上得知她在這個事件過後陷入了重度憂鬱,所以真的很不希望因為我提到她而讓她再次受傷⋯⋯」阿源試圖解釋她劈頭便這麼說的原因。

她誠摯的眼神與堅定的語氣,讓我立即感受到:她是反覆思考過後,才在再度對這個議題發聲以及保護另一個女性之間,找出了這個可以平衡兩者的解法。

我們隨即說明接下來也有訪談大牙(周宜霈)的計畫,請阿源放心;同時,阿源此刻的話,也讓人無法不回想起,差不多就在一年前,阿源在社群媒體上寫下的長文中,最後那段話:「現在說出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不想讓大牙一個人。」

不管是2023年或2024年,無論是她的所思所想甚至所為,就是這麼簡單。

藝人暨圖文作家阿源。攝:陳焯煇/端傳媒
藝人暨圖文作家阿源。攝:陳焯煇/端傳媒

「不讓你孤軍奮戰」

阿源所考慮的事情確實有其必要,因為在2023年6月席捲台灣的 MeToo 發聲潮之中,她的發言與稍早之前另一位藝人大牙密切相關,難以被獨立看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