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香港剛經歷反修例運動,又陷入疫情陰霾,各種隔離措施令港人難以出外旅遊,社會的高氣壓卻意外令香港孕育出一股「文藝復興」浪潮,人們渴求知識,亦更希望探索自身的城市。
根據專頁《漫讀香港書店》的統計,在2021年,香港一次過湧現了30間書店。翌年,社企 Rolling Books 舉行第一屆獨立書店(圍爐)表揚獎時,這樣形容:「有稱2021年是獨立書店元年,至少是一波獨立書店新浪潮,新書店一直開,令獨立書店這片園地得以燦爛地盛放,獨立書店也不再是孤島,而是一個有交流合作的閱讀推廣共同體。」
然而到2024年3月31日,香港獨立書店「見山書店」結業,當日有近百人送別;到4月8日,旺角老牌樓上書店「開益書店」同告結束。而在2023年一整年,結業的獨立書店有梅馨書舍、閱讀時代、MOSSES、隔籬書舍、大鵰文化、文房、蜂鳥書屋、Hiding Place 舍下、樂活書緣、德慧文化和 OMGBookShop……
與此同時,很多老牌出版社,由過去出版大量政治書籍的次文化堂和進一步多媒體,到相對流行普及向的 CUP 媒體、白卷出版社,其實也悄悄淡出市場;山道文化去年12月宣布結業算是相對高調的例子。當時山道文化在社交媒體解釋指:「天下無不散之筵席,Sam(共同創辦人)已決定於明年移居海外,失去台柱的山道文化亦會隨之結業。這是基於現實營運的考慮,與政治壓力無關(當然,Sam 的移居決定或有所顧及,稍後他會親述詳情)。」
結業潮並不只出現在書業,在社交媒體便出現「全港店舖消息(開張/執笠)關注組」(前稱「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截至6月28日成員超過35萬。還有一些書店不時面對消防處、食環署或稅務局人員巡查,例如獵人書店、一拳書店。上述例子反映香港更嚴峻的政治和經濟結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