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從「脫歐自主」到盧旺達計劃:數據看英國難民議題|數洞

脫歐後,冒險橫渡英法海峽的難民數目不降反升。

從「脫歐自主」到盧旺達計劃:數據看英國難民議題|數洞

在英國政壇,難民已儼然成為在經濟問題外的最大議題。現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台譯里希·蘇納克)在2023年初提出五大施政承諾,其中兩條關於改善現時英國萎蘼不振的經濟環境,一條關於減債,一條承諾縮短已被詬病多年的公醫(NHS)等候時間,最後一條強調「Stop the boat」(停止船隻):保證以「非法途徑」來英的難民會被迅速遣返,不會停留在英國國境等候申請庇護。今年三月,現任內政大臣,曾以「invasion」(入侵)形容入境難民的右翼英國政客柏斐文(Suella Braverman,台譯蘇拉·布瑞弗曼)推動《非法移民法案》(Illegal Migration Act 2023)立法,旨在禁止任何進入英國的難民尋求庇護,並賦予內政大臣將難民送去第三國的權力。這條法案除了在國會遇上強烈反對,也被聯合國批評為「違背人權」﹑「違反正當程序權」。

而辛偉誠政府也承襲了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年代提出的「盧旺達計劃」。「盧旺達計劃」在約翰遜在2022年改革《國籍與邊境法》(Nationality and Border Act 2022)時提出:英國政府會向非法入境尋求庇護者「送上」一張盧旺達單程機票,在當地處理庇護申請,鼓勵他們建立「新生活」。即是說,除了循烏克蘭和阿富汗等安置計劃申請的其他難民,將無法從合法渠道進入英國並獲得庇護。但計劃遭各界批評為極不人道,今年6月,上訴法院裁定盧旺達計劃違法,指盧旺達庇護程序存在缺陷,沒法證明自己是「安全的第三國」。但在盧旺達計劃中斷後,柏斐文又提出「阿森松島計劃」--將庇護申請者送到阿森松島(Ascension island),英國位於南大西洋的,只有軍事設施的一塊海外領地。阿森松島一向不允許定居,這個計劃明顯比盧旺達計劃更難以實施。

而今年8月初,辛偉誠意在打擊橫渡英法海峽(English Channel)難民的「難民船週」(small boats week)也災難式告終:8月12日清晨有難民乘搭的小型橡皮艇在海上沉沒,英法兩國一共救起59人,最少6人死亡,2人失蹤,主要是來自阿富汗和蘇丹的難民。而柏斐文的「駁船計劃」(將尋求庇護者安置在海上駁船),也因為船上爆發退伍軍人症而提早宣告失敗。各種推陳出新的計劃似乎沒對保守黨在來年的選情有幫助:根據Opinium 9月中發表的一項民調,工黨的支持度領先保守黨14個百分點;而根據YouGov發表的一項民調,近六成民眾表示「不喜歡」柏斐文。

俄烏戰爭後,近九萬難民逃至英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