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雄安新區於2017年4月1日正式成立,由習近平「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這座被中國官方冠以「千年大計」的國家級新區,鄰近北京、天津,由開發上近乎一張白紙的雄縣、安新和容城三縣構成,它承載了習近平對於中國「大城市病」的解決之道,也勾勒出官方對於未來城市的想像。
端傳媒於2017、18年多次探訪雄安,記錄這場自上而下的造城運動如何執行,又怎樣影響身居其中的普通人。2023年,雄安新區成立六週年之際,我們再次探訪雄安,看見新樓與舊人,亦看見在「中國夢」中沉浮的個體命運。
時隔四年,我再次見到張力。他開一輛七座商務車,停在嶄新、寬闊的馬路邊。我們遠遠看見彼此,揚手笑著打招呼,然後,在我快步走近時,車身後座的自動門緩緩打開。
我愣了一下。
2017年雄安新區成立,我來容城採訪,結識了張力。他開一輛破舊出租車,座椅凹陷,後座的門鎖壞掉。我總是坐在副駕駛的座位上和他聊天。
張力個頭大,兩頰和肚子都圓滾滾的。作為一個90後,他看起來比實際年紀稍大一點。初二輟學後,他先是開長途客運車,後來開出租,他覺得這工作又累又賺不到錢。雄安新區啟動建設後,他想從中攬一點兒栽樹、鋪路的活兒,奈何無門無路、到處碰壁。那時開始有國企響應政策號召入駐雄安,張力覺得國企「待遇高、有面子、工作不累」,便上網投簡歷,卻發現願意錄取他的都是勞務派遣工作(非正式員工),氣得一口回絕。他妻子以前是售樓人員,因雄安新區成立,所有房產買賣叫停,也失業了。那年張力28歲,有一個6歲的女兒,生活不易,他對雄安新區亦多有抱怨。
我坐進商務車後座,儘管外面並不熱,車裏依然開著溫度適宜的冷氣。張力穿白色T-shirt、深灰薄開衫、牛仔褲和樂福鞋,他比以前瘦了一些。
「怎麼樣?我們這裏變化大吧?」他笑著問我。我想起從前見面,他身上是一件萬年不變的基礎款羽絨服,和疏於清潔的出租車完美融合。
「你變化也很大。」我說。
「我哪兒變了?」
「變有錢了。」
他仰頭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