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重推】緬北X電信詐騙:電詐與東南亞地方「綑綁」,還是在全球遷徙流變?|端對談

在國家與邊界、中心與邊緣的對立中,她們思考小寫的人與大寫的人的生命故事。

【重推】緬北X電信詐騙:電詐與東南亞地方「綑綁」,還是在全球遷徙流變?|端對談
2017年11月3日,一名逃離了緬甸的男人,在難民營使用手機。攝:K M Asad/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編者按:2025年1月7日,此前在泰緬邊境失聯的中國籍演員王星被尋回並抵達曼谷。警方確認王星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將送他回國。王星事件引發輿論對同類事件的關注,包括2024年底數名中國公民從泰國赴緬甸後失聯,包括3名女士在泰國旅遊時被帶至妙瓦底,最後在電騙園區「大象工業區」失聯。

本篇為2023年相關文章,在此周末重新推薦予各位讀者。更多關於電信詐騙之文章,可參考電信詐騙系列頁面

繼去年「柬埔寨」與「電信詐騙」兩個詞綑綁在一起之後,今年,「緬北」又成了第二個熱詞。受害者的血淚故事、網投園區封閉管理的聞之色變、詐騙的愈來愈隱密和高明,跟金三角的賭毒軼事纏卷在一起,投射出一副黑白混雜的地區想像。對於詐騙,輿論一般沒有寬容的空間,縱然知道其中雜揉各種權力、歷史紛繁,也缺乏再細緻了解的耐心。

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電信詐騙,雖說現在主要的參與者和被騙者都是中國人,但若讀者仍有記憶,台灣人、福建人、馬來西亞、印度、非洲等,也曾經是這一產業的代名詞;而除了電信詐騙,短信詐騙、殺豬盤、虛擬貨幣詐騙等,也在這幾年大大「豐富」了詐騙的種類和人群。「電詐」,本身的發展和變化就讓人目不暇接。

在缺乏了解的時候,問題往往會被歸因為地方或人群特色,然而詐騙到底是一個地方土壤上生長出來的東西,還是一個在全球遷徙流變的行業?當技術越來越成熟,「地方」還是詐騙不可脫離的母體嗎?我們是否認為把問題拋給地方就可以「潔淨」自身所處的環境?但回過頭來,「地方」和詐騙的結合,難道就沒有一點因果關係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