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21日,台灣大學經濟系學會會長選舉公告公布,其中一組候選人因其提交的政見條條帶著歧視,引起與論譁然。網路世代年輕人以極端言論博取眼球,不算什麼大事,然而,這組參選學生自治組織幹部的學生,之所以會踩到輿論巔峰,是因為這已是台灣在一個月內,第三起菁英學生以歧視言論作為活動宣傳的事件。
相較於台中一中與台大言論月風波是針對原住民族群加分制度的攻擊,這組候選人的政見是針對性別、族群、階級、身分的「無差別掃射」。其惡意,激怒更多人,紛紛提到以美國頂尖大學的標準,這些學生應該被撤銷學籍。目前該組學生已送性平會調查。
在上一篇報導,我們提到了性平三法與校園性平機制建置的脈絡及其不足,彰顯學生與被行為人以行動推動性別友善環境以及法制建立的勇氣,這篇則聚焦在性平三法即將滿20年的今天,這些已接受過完整性平教育的世代,所面對的性平環境為何,他們對於性平機制是否有足夠的認知,是否能思考自己該採取什麼樣的防備武器,以保護自己?
端傳媒透過三位分別遭受言語性騷擾、肢體性騷擾與性侵害之當事人自述,呈現這個世代學生的思考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