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性平之夏:台灣反性騷擾30年後,為何學生又站了出來?

這應該是台灣性平法實施19年來,各個大學最忙碌也最具挑戰的一個暑假。

性平之夏:台灣反性騷擾30年後,為何學生又站了出來?
插畫:Rosa Lee

【編者按】台灣性別研究學者專家咸認為,相較於職場,校園性平法制較為完整與細緻,教育相關單位也積極執行性平教育與督導,然而,從五月台大經濟系學會候選人歧視性政見引發校園性平討論,到至今持續被揭露的校園性騷擾、性侵害案件,都不免讓人發問:哪裡出了問題?

回顧過去,性別三法與校園性平機制,都是以受害人的斑斑血淚與痛苦經驗為鏡而建置的。其中,被害者現身的勇氣以及帶著民主進步思想的學生行動,更是性平法制的重要推手。

在反性騷擾運動30年後,被害者與學生又再次站出來,改善性別平等環境,甚至促進性別三法的修訂。

學生是校園的主體。修法在即,讓我們再重新回顧校園性平運動的發展,以及性平機制發展的歷史,檢視台灣性平之路走到哪裡,而我們又期待什麼樣的未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